風起青萍2(2 / 3)

陶雨退後兩步,輕輕撩了撩淩亂的頭發,過了半晌,才緩緩道:“吳大人,小靈現在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樣,當一個太平公主了,她必須堅強起來,去麵對許多本來不該她麵對的事。我現在隻是讓她早點明白這個道理而已。”頓了頓,她又道:“如今山河破碎,萬民還在水火之中,不光是你,我們所有人都應該不忘國事,要有以身殉國的覺悟,以恢複漢室江山為己任。”

吳明不禁有點想笑,但偏又笑不出來。也許,在麵前這個女人眼裏,不光自己的命運,甚至連其他人的任何事都必須與複國綁架在一起吧。他又急又氣,心頭突然有股自暴自棄的想法,如果真的這樣,恐怕所有人在她眼裏,都是可供利用的棋子了。想到這裏,他冷聲道:“下官才疏學淺,碌碌無能,難當大用。懇請娘娘另選賢能,以圖大業吧。”

陶雨臉上的笑容漸漸冷了下來,她歎了口氣道:“吳大人,我也知道你對我有所不滿,但我就一弱女子,在整個江南官場中沉浮,不出點手段肯定沒辦法生存。你如果真的走了,所有人的人心定散,殿下的遺命怎麼辦,那些跟隨你南下的人如何自存?”

吳明一陣無言,陶雨的話正好拿捏到了自己七寸上。現在就算想走,也是不可能了。陶雨看他若有所思的樣子。語氣也和緩下來,道:“吳大人,我也知道你現在反感的是我利用你感情的事來做文章,但我既然已經住進了這個宮殿,你也當上了近衛營統領,就必須接受這些東西。”

“可是……”

吳明立馬反駁,陶雨擺了擺手,把他到嘴的話堵了回去,道:“吳大人,你可知道,雄居北原的一時大族虎門楊家最後是如何落得個滅族的下場麼?”

“正是李鐵趁漢平帝年老糊塗,時任太子的漢明帝帶兵在外曆練之機,勸說當時的漢平帝下詔,以謀反罪讓李鐵得手的。這正史裏麵不是記得清楚明白麼?”

陶雨搖了搖頭,道:“天下如此多家族,李鐵為何單單對這麼個遲暮的家族動手?而且滅掉虎門楊家,成了他人生最大的一個汙點,現在仍然有許多人拿這事來取笑於他,以他的性子為何要如此做?”

吳明心頭一動,忍不住道:“怎麼,難道這裏麵還有什麼秘辛麼?”陶雨笑了笑道:“吳大人,你們男人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做大事者不拘泥小節’,這點我不敢苟同。胸有大誌者眼光往往粗疏,如你等之人,看此等之事,往往拘泥於正道得失,而忽略權力場中情感聯姻對政治大局的影響。有時就算知道了,恐怕也是嗤之以鼻,最後落得個悲慘的下場,自己仍然是莫名其妙。而虎門楊家就是一個生動的例子。”

吳明抱著姑且聽之的態度道:“還請娘娘道來,下官倒要聽聽,這虎門楊的滅門倒與情感有何關係了。”

“當年高祖皇帝立國之時,其屬下共有四大將。分別為楊、陶、王、何四姓。這四大將領都停留在九段中後期多年,跟隨高祖東征西討,立下赫赫戰功,俱為一時之雄。很幸運,先祖就是那個陶姓將領。”

吳明吃了一驚,以前他也聽陶子謙說過,陶家是從東漢開國之時就延續下來的大族之一,沒想到還有這種深厚的背景。高祖開國到現在已經近一千年了,許多事又成了忌諱,所以他這幾年也隻隱約知道當時有四大家族,沒想到陶家就是其中之一。

陶雨又道:“當時的四大將領,先祖並不是最強的,而是最弱的。吳大人可知道,這四大將領,最強的是誰麼?”

吳明想也不想,脫口道:“難道是楊姓將領?”陶雨搖了搖了頭,緩緩道:“錯了,他姓何,一直困守九段後期多年,而且據說也是天資絕絕,最有希望繼高祖之後,第二個成為宗師的人物。然而至到老死,他仍然是困在九段後期,毫無寸進。”說到這裏,她歎了口氣。

她的語氣裏不無遺憾,吳明更是感同身受,一個武者,在追求極道中,卻一直無成,那種絕望的心境他比任何人都體會得深刻。要不然,也不會眼巴巴的跑到這個奇異的世界來,背負這些莫名其妙的責任了。陶雨似乎也被勾起了遠古的回憶,喃喃道:“這位何姓將領,就是現在的西北總督何嘯天的先祖。而他之所以選擇駐守西北而不是北方,這裏麵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