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意外發現(下)(1 / 3)

(沒查到唐玄宗一般在什麼地方設宴群臣,姑且就當是在含元殿吧)

天子命令一下,各種精美菜肴便流水介一樣的送上來,擺幾設榻,布碗放箸,不多時,上得了品位的大臣麵前便各自有了一幾一榻,除江碧海是盤腿而坐外,別的大臣都跪姿而坐,幾上擺放了好幾式精美菜肴,更有一壺禦酒,夜光杯。

在由侍者斟滿美酒後,由李隆基當先舉起杯子,嗬嗬大笑道:“難得仙境傳人來歸,朕之幸事,各位愛卿不必拘禮,當開懷暢飲,盡興而歸,來,幹!”

說完當下,一口飲盡懷中美酒。

然後樂舞聲起,一隊盛裝宮庭美女依隊出來,翩翩起舞。

眾所周知,唐皇李隆基除喜善騎射,更精通音律,六歲時便登台演戲。他登基為帝後,在京都長安創立了梨園、教坊,在聽政餘暇,常訓練一支多達三百多名樂工的樂隊,稱為“皇帝梨園弟子”,親自教授絲竹之戲,音響齊發時,隻要有一聲誤,都清楚查覺而糾正。

李隆基還愛登台演出,最常演的便是醜角三花臉。同時,他還頒布曲名,將一些域外民族的曲藝名改為頗具內容的漢文曲名,令得人們易於接受,時常舉辦宮庭樂合奏。

李隆基自然也精通多種樂器,尤其是羯鼓敲得最好,光敲壞的羯鼓便有四大櫃之多,更稱羯鼓為“八音之領袖,餘者皆不能比”,其演奏手法之高,被宰相宋景形容為“頭如青山峰,手如白雨點”。有時李隆基上朝時都懷揣玉笛,手指不停地在笛孔上練習新曲。

現在李隆基便作有不少燴炙人口的曲子,諸如《紫雲回》、《龍池樂》、《淩波曲》還有《得寶子》等等。

但讓江碧海都知道的,就隻有那曲名動天下的《霓裳羽衣曲》,老實說,他一個前半生都隨恩師行醫的小藥童,對這些豪門貴族喜好的東西還真沒多興趣,但因這《霓裳羽衣曲》名聲實在太大,今天卻仍不住有些有了些許想看一看的念頭。

他剛冒出這個想法時,李隆基便有些得意的道:“尹傳人,你來得有福了,朕這幾日剛重排了《霓裳羽衣曲》,一會你可好好品評一下,還有何可修改完善之處。”

江碧海忙恭手道:“草民醉於武藝,對音律實在毫不精通。不過這〈霓裳羽衣曲〉草民倒是聞名久矣,未曾想今日可以得見,實在與有榮焉,那談得上什麼計正,讓皇上見笑了。“

李隆基捋須哈哈一笑,不再說話。

這時江碧海才仔細打量起廳中起舞翩遷,翻飛遊走,宛若蝴蝶穿飛,舞韻動人的眾宮女。

伴合著樂曲幽揚神醉,讓聽過林纖纖、紀宜芸琴蕭合奏的江碧海也不由得有些沉醉,有一種另一種妙異享受,比之一琴一蕭實又有所不同。

當然,江碧海知道這不過是開場戲,並不是名動天下的《霓裳羽衣曲》,因為就連一個領舞之人都沒看到,不過這已經讓他大感享受了。

這樣的生活,的確容易腐化人啊。

就在他走神的這些時候,旋舞的眾宮女齊齊躬身施禮,然後列隊徐徐退出,另有一隊無論從質素,穿著都要比隊優勝的宮女,眾星捧月般,伴圍著一個女子邊舞邊轉的進到大殿裏。

樂隊此時所奏樂曲也相應的一變,不需要任何人介紹,江碧海已經知道是霓裳羽衣曲開始了。

江碧海閉上眼睛,靜聽這樂曲,而並沒有馬上去觀看所跳的霓裳羽衣舞。

乘雲駕霧,邀月伴風,似在煙波飄渺間,起落到雲中仙殿,陣陣似有似無的樂曲,如九天之外傳來般,幽幽動魂心。

便就在此時,一個清亮脆美,顫動人心魂的女子歌聲如清風擊鈴,珠落玉盤,又如鳥鳴鶯啼般響起,不由得讓江碧海張開眼睛,朝歌聲響起處望去。

江碧海對樂舞幾乎一無所知,當然不知道《霓裳羽衣曲》全曲共有三十六段,分為散序六段、中序十八段、和曲破十二段三部分,象這樣隻是飲宴助興,選的一般是中序。

中序又名拍序或歌頭號,慢板而抒情,間或有慢有快,是有歌有舞的。

這唱歌的女子進入到江碧海眼簾,以他慣見美女,也不由得驚歎一聲。

這女子年輕婉約清淡,麵目娟秀,不過雙十年華,靜立樂隊一隊,神情專注,全情投入到揚歌抒曲之中,一時間,在江碧海腦海中,連葉依蘭、李宛玉等女子都不能比,恐怕隻有在揚州那驚虹一瞥,令當時的他心神皆醉的少女才能穩勝這女子一籌。

當然,江碧海並不知道在揚州那個僅見一麵的少女便是碧煙若。

江碧海身邊的一眾武將都醉入到這女子歌聲中,沒有一個例外,便連那李林甫也陶醉不已,這讓江碧海心中一動,終猜出這女子可能是誰。

絕對應該是那有著“絲竹之聲莫能遏”之譽,又被李隆基稱為“此女歌值千金”的許合子吧,現在應該稱之為永新姑娘。

半年多前,江碧海尚還是長安市井中一員,不過是葉家濟生堂一個微小得不足為人道的雜役,豈知現在竟可以高坐殿堂之上,傾聽永新姑娘如此高歌一曲。

江碧海意誌力當然勝過常人,卻感勉力的把目光從專注高歌,聲動九天的許合子身上移開,轉到了廳中旋舞的宮女中,又微吃了一驚。

如眾星伴月般拱衛的那女子,雖然麵目稍加變化,卻讓他一眼認出,是心魔嶽素心的那個弟子方小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