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聶雲早就在探測儀上探知敵對星際艦隊的規模,但當他們進入視野範圍內時,還是讓聶雲和他的艦員們驚歎不已,星際艦隊浩浩蕩蕩排成整齊的隊列,其氣勢和威懾力都非同一般.
這讓聶雲想起了他十年的軍旅生涯,無數次遭遇納野星人的龐大艦隊,而如今,這支敵方艦隊與納野星人的艦隊比起來毫不遜色,這一場對決也毫無疑問可算得上星域級別的對抗了。
聶雲此時正立於乙級旗艦的舷窗旁,雙眼注視著前方,麵容淡然,但他的內心很激蕩,雖然他經曆了無數場戰鬥,但這一次,是他第一次以最高指揮官的身份與敵艦隊進行太空對決,無論結局怎樣,他都報定了必死的決心,因為隻有這樣,才能直麵內心的恐懼。
由於艦隊被分成兩部分,如今聶雲手下的艦隊在敵艦而前更顯得弱小了,這同時也給敵艦一種錯覺,聶雲的艦隊不堪一擊。
按聶雲的推算,乙級星艦所撐出的護盾,在對方的全力打擊下,至少也可以撐兩小時,這足以讓躲藏在母星雲層下的伏擊力量有足夠的時間進行突襲。然而戰爭的形勢是千變萬化的,誰也無法料定戰局的發展。
此時率領伏擊艦隊的是辰軒和荒智雨,他們與聶雲遙相呼應,一旦聶雲吸引了敵艦主力,辰軒他們便可在20分鍾內趕到戰場,從敵艦的後方突襲。
敵方星際艦隊已經在視野內漸漸清晰起來,為首的三艘星艦形似一頭巨鯊,在他的腹部密密麻麻地分布著很多孔道,類似於魚雷發射孔,而在他的頭部上方則是一架比常規激光炮大上幾十倍的巨形炮口。他的兩側則整排列著一排方形窗口,窗口上方是兩排孔道。這種星艦外觀看起來十分原始粗獷,但也威懾力十足。
而緊隨其後的30艘中小型星艦,外形則類似於一種潛艇了,通體黑色,頭部渾圓粗大,駕駛艙則位於星艦的背部,是一個巨大的通明結構,隻是繞著駕駛艙分布著一些怪異的拋物線發射器,似乎是一種起保護做用的裝置。兩架巨炮則分列於艦體兩側頭部往後3分之1的位置,星艦的後半部分兩側同樣分布著方形的窗口,窗口上方則為一排孔道。
以聶雲的經驗推斷,這些星艦融合了納野星人和崇明帝國的科技,是一種複合型星艦,但具體戰鬥力如何,不得而知。同時這也是聶雲所擔心的事情,敵方對崇明帝國的星艦的性能了如指撐,但他們卻還是第一次遭遇這種複合型星艦,可以說對付他們的經驗一片空白。
此時敵艦已經進入到20公裏的射程範圍內,聶雲命令乙級星艦向前方撐開一張巨大的護盾,把所有星艦都保護起來,這就好比讓所有星艦都多了一層護盾,除了他們本身的護盾外,還有這一層。
這也是為了保險起見的做法,因為之前與納野星人的戰鬥中他們曾遭遇過一種新型武器,那種武器可以直接穿過一層護盾,但能量隻損耗了60%,剩下的40%的能量也足以對星艦造成重創,說不定這些敵艦中就裝備了這種武器。
接下來,聶雲又命總計200多艘的小型戰鬥飛船進入待命狀態。因為,聶雲的作戰計劃很清楚,那便是以防禦為主,當戰鬥進入了白熱化時,出奇兵製勝。這兩支奇兵分別是辰軒率領的艦隊,再就是這200多艘小型戰鬥飛船。此時這兩支生力軍,忍而不發,隻等一個最佳時機。
敵艦剛進入射程範圍內,並沒有作絲毫停留,為首的星艦頭部的巨炮首先發起了攻擊,緊接著,那些布滿周身的孔道射出魚雷般的炮彈來,這些炮彈擊打在第一次護盾上,瞬間爆裂開來,接著又從其間發散出更多的小型炮彈。
由於魚雷飛彈直接接觸護盾那一刹那,護盾會進入零點幾秒的弱化狀態,小型炮彈便是趁這個間隙突破了護盾,頓時數千枚小型炮彈如雨滴般朝聶雲他們襲來,但這些炮彈還是無法突破第二層護盾,紛紛在接觸護盾的一瞬間就爆炸了,這也是聶雲的先見之明挽救了艦隊。
敵艦的第一次進攻未傷聶雲他們分毫,於是他們迅速改變了戰法。由於乙級星艦撐出的護盾隻是阻擋了他們前麵的區域,而對上下兩側無保護作用。
敵方很快發現了這個破綻,他們將艦隊分成三組,一組從正麵進攻,使聶雲無法撤離撐出的護盾,而另兩組從兩側進攻,這樣,艦隊的側麵便直接爆露在了他們的火力打擊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