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朝綱敗亂(1 / 2)

泓蕪元年,易朝軍隊攻占了豐朝大都,結束了薑豐在中原的統治,易泓蕪年間,實行了較開明的經濟政策,鼓勵生產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低層民眾的地位,讓低層民眾得到了一定的富裕,至此,百姓安居樂業,易朝連年豐收,造就了史上最高經濟的朝代,但好景不長,泓蕪33年泓帝病逝,其子易峰即位,建元文昌,其子年幼,其母趁虛入朝執政,後母姬氏,權宮朝野肆意妄為,致使百官不服,連日上奏,但文帝年幼無知,任其母敗綱亂朝引怒百官,擇日,百官為讓朝綱矯正,齊聚逼宮,姬後大怒,當場斬殺三官鎮壓,百官無奈,至此心死不敢再入朝,姬後將計就計,引外戚,封外王。

故後人雲“妖後無謀斷經政,百官有心卻無力,文帝嬌聲又哀泣,後朝不再姓易姓”各地藩王聽後憂心忡忡。

自古以來,外戚朝政,必引禍亂,就文帝聽信姬後之言,將外戚封王封侯割地削藩後,眾多皇叔子孫不滿其政,紛紛表示叛亂之心,更有蕪微王以“妖後亂朝,天理難容,此妖不除,百姓之苦”之由,直接聯合其他諸侯引兵大舉進攻紫寧,姬後未料到,遂其各姬者逐個被連誅九族。致後,蕪維王宣稱文帝病逝,享年13歲,在位時間三個月,史稱三月天子。

文帝死後,蕪維王以國不可無主之由代理執政,得民心後即位,建元蕪微,其蕪微3年間,蕪帝連年執行了休養生息政策,以養民富民為基礎全力讓百姓過上好生活,至此,蕪帝被人歌頌“易朝連年有災害,蕪帝年年有禮送,歡喜百家不怕災,國有明君滅又生”遂而,易朝在蕪帝的統治下蒸蒸日上,直至十年後,蕪帝突然仙逝,民眾高喊痛失明君。

蕪帝仙逝後,太子舉國同喪一個月,之後本該是即位大典,卻不料,太子失足落入河中被淹死,即位大典轉眼變成喪禮,全國人民再次痛失明君,心如刀割。

太子死後,百官掌政,立二皇子為帝,建元陽平,然而,陽帝表麵看似斯文,與百官和睦相處,但私下他卻是個紈絝子弟,即位後,他覺中原已定,朝也不必上,成日在宮內與宮女嬪妃打鬧蕩亂敗舉,朝內之事一切由宦官傳命。

然而,宦官專權,私賣官位,致使朝綱敗亂,天下百姓不滿,百官不和。但因先帝留下的根基善穩,陽帝久坐帝位不倒,導致了宦官長年亂政,鬧得天下風風火火,再來幽城鬧旱、月城鬧洪、白沙又地震,種種天災泛濫不斷,可朝政不變反而加劇,於是越演越烈,直至今日,連年遭災的百姓死的死傷的傷,對曾經輝煌的易朝失去了信心。

燕州幽城,燕州是一個荒土地帶,其地理位置在北,北上為高地,地高燃熱,所以燕州自古以來旱災連連。在燕州以南為鄰的幽城,自建城以來,本是風調雨順的城邑近日也忽然似水不淋,致使地麵黃土爆裂,方圓幾百米內寸土不生,城內百姓也生不如死,為求生存的,有能力都以棄城而去,隻留那老幼病殘殘喘一息。

萬丈高城立起,塵土滿似飛揚,鎖龍門板荒爛不堪,在門口,三具屍首橫七豎八,屍首上麵盤踞屍蟲,可知人死至少有十多天,一個大城人死門口無人清理,可見幽城氣數已盡,即將變成廢邑。但此前卻有人聞,幽城不雨是因北上有沙雛作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