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是因為林安鬆的幹預,清朝並沒有被日本打疼,更沒有被日本逼迫簽訂不平等條約。
因此,清政府還是和之前一樣腐敗,不思進取。
各地官員也隻知道魚肉百姓,為他們自己謀利。
普通百姓也沒什麼變化,還是如同行屍走肉,任由官吏欺壓,過著朝不保夕的日子,而不知道該如何去改變這一切。
清政府三百年的控製下,人民的思想已經被禁錮,想要突破很難。
誠然,以林安鬆現在所擁有的力量,完全可以推翻清王朝,但是他卻不會這樣做。
就算他現在推翻清王朝,也喚不醒麻木的人民。
即使林安鬆讓人滿大街的發傳單,給他們上課,給他們將馬列主義,他們也聽不進去。
隻有經曆血與火的殘酷,才徹底喚醒他們。
武館的學員之所以容易改變,是因為他們本就有著一顆向上的心的。
但是其他絕大多的百姓,都是安於現狀的,即使被壓迫,即使被欺淩,也不會反抗。
甚至有一些人,就算把刀架在他的脖子上,他也不懂得去反抗,反而覺得這一切本就如此。
麻木,已經深入人心,需要憤怒,需要鮮血,才能徹底喚醒。
不過,並不是所有的國民,都已經無藥可救,那些年輕的還是可以喚醒他們心中的熱血。
武館中的學員,大多都是,但更多的人心中的火苗也沒有熄滅,隻不過沒有被激發,他們或許沒有條件進入武館,或許對武功不感興趣。
但是內心對美好生活的渴望,卻不曾熄滅。
武館,林安鬆已經開了數十家了,接下來他準備開始建造學校。
雖然武館內也有老師上課,但武館的老師所交的非常有限,而且武館的學員很多都是大字不識幾個的。
武館裏,更多的還是教他們識字,還有簡單的算數,以及灌輸自強的思想。
當今,還是有更多人在學堂裏學那八股文,一心都在功名上。
這類人,根本沒有心思來武館。
幾百年來,功名已經牢牢的套住他們。
為了改變現在的身份,現在的地位,他們隻有這一條路可走。
他們同樣有上進心,可惜在八股文下,全都變成了一群死讀書的呆子。
現在建造學校,而且還是不教八股文的學校,幾乎不會有人過來上課。
但是有一個算一個,能改變一個就改變一個,聚沙成塔。
林安鬆的學校,同樣是免費的。
雖然不教八股文的,但還是可以吸引一些學生來上課。
畢竟,不是什麼人都可以請得起老師的,一些落魄的學子,甚至連筆墨的錢都買不起。
不過要開學校,還是要和李鴻章說一下,他不教八股文,又不是私塾。
大清對知識的管控非常嚴,林安鬆若是不提前說一下,有心人可以直接狀告他,聚眾密謀謀反。
雖然,最後他可以擺明,但畢竟多事,也影響學生,一些膽小的學生,可能馬上就會退學,遠離學校。
林安鬆雖然脫離北洋海軍,但和李鴻章的關係還算不錯,上次更是送了一千把ak給他。
林安鬆要開辦學校,教書育人,李鴻章隻是稍微問了幾句,就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