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僅僅隻是這樣,也不算什麼,但是義和團打著扶清滅洋的口號,到處損壞和洋人有關的東西,看見洋人就殺。
洋人就算是躲在家中,也難以幸免。他們如果知道哪裏住著洋人,會直接破門而入,不分青紅皂白,直接打殺洋人。
和洋人有關的百姓,也難以幸免。
林安鬆在山東的棉花廠,也是和洋人有聯係,會從南美那邊進棉花。
因此也是義和團的目標之一,好在陳林的武館在當地已經有了很大的影響。
義和團本叫義和拳,也是從鄉間發展起來的,一群農民沒有務農的時候,會聚在一起,由村裏會武功的人帶領練拳的。
本來是好好的,大家也是打發時間,同時強身健體,如果和鄰村發生衝突,大家也一起上。
這幾乎是鄉間的一種傳統了。
但是,這些年來,隨著越來越多的傳教士來到華夏,他們不僅是在大城市傳教,也有很多來到各個村莊。
因為清朝簽訂的條約,這些洋人可以隨意進入華夏大地,暢通無阻。
但是華夏的子民對於基督教完全沒有信仰,更不像道教佛教,道教佛教能夠昌盛,都是因為成為國教的,有朝廷的大力推行。
這些傳教士能感受到傳教的難度,於是開始利誘。
逼迫官府,減少信奉基督教的教民稅錢,村子裏請個戲班子的份子錢也可以不用交。
這樣一來,就有很多百姓為了少交錢,而加入基督教,成為基督教的教民,接受傳教士的洗禮。
如此一來,那些沒有接受洗禮的人,心裏就不平衡了。
“都是一個村子的,大家都交份子錢,憑什麼他們不用交?”
特別是過節請戲班子的時候,是在開闊的場地,就算沒有交份子錢的人,也可以看。
如此一來,越來越多人加入,剩下的人心中越來越不平,對洋人的仇視也越來越大。
然後,教民多了之後,傳教士又在當地建起教堂。
教民定時去做禮拜,做禱告,而這些傳教士又不明白華夏的國情禮儀。
做這些的時候,和西方一樣,一群教民聚集在一個屋子中,不分男女,還不讓非教民的人觀看。
華夏人對男女大防,一群男女躲在一間屋子中,說什麼事情都沒做,其他人根本不信。
而那些參加的教民確實是老老實實的做禱告,根本沒有做其他事情,他們也就不絕得有問題。
非教民的人心中開始胡亂猜想,覺得他們每天躲在屋子中,是在搞亂,交。
特別是一些家庭,女人信了教,男人沒信,產生的家庭矛盾非常大。
就算信教的教民解釋,也完全沒有人相信他們。
這些事情甚至都鬧到官府處,但是官府也沒辦法。雙方的怨氣也就越來越大。
雙方終究是發生了衝突,義和團的人的衝擊教堂。
官府先是派兵鎮壓,但是義和團的團員本就都是練拳的,當地官兵沒能鎮壓,反而被義和團給打敗了。
這一敗,也就給了義和團的信心,之前積壓在心中的怨恨全部爆發出來,開始席卷當地的各個教堂。
他們仇視的隻是洋人,並不想和官府發生衝突,於是提出了扶清滅洋的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