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回 英雄血心經(1 / 2)

《華嚴經》雲:“十方諸如來,同共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無畏亦然。”十方諸佛如來同一個心,無兩個心,反觀眾生心,個個不同,因為眾生的心是妄心,妄心又如何會相同,你有你的妄,我有我的妄,一百人有一百人的妄,所謂人心不同,各如其麵。

鑒於此,後世之人為了解脫“妄”,而創出了一門佛家無上的經典,是為《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心經》在佛家經典中內容最短,但其間含義卻最為高深。佛門高僧在佛法精深之後均會閉關參悟《心經》,而後將其領悟的內容傳授給弟子。

即便《心經》是佛家經典,卻也引起了不少人命。唐天寶年間,川境內有一高僧,被尊為佛家第一人,其對佛家經文的理解、參悟,堪稱天下第一。其門人子弟遍布天下,因其法號“五佛”,旁人也稱之為“五佛爺”。五佛爺在八十歲之時,決心閉關參悟《心經》。閉關前曾約定時日為三年,門下弟子便等了他三年。不料三年之後,他的屍體早已幹枯,顯是死去多時。

此事被天下人瘋傳為五佛爺自《心經》中悟出了一門武功,並走火入魔而死。是以江湖中識得幾個字的武人紛紛前去寺廟尋師訪道。但這終究是傳說,五佛爺也並未留下武功秘籍,眾人求道未果,便也忿然離去。

自佛門經典中悟出武功自然是有的,少林寺的“大明神拳”便是自《大明咒》中得來。而佛門不少武功更是與佛法暗合。唯獨這《心經》不見有任何的武功,顯是《心經》太過高深之故。

唐末,天竺國一名僧參悟《心經》有所得,乃自號“摩訶老祖”,隻身前往大唐國傳道。因其年邁,在途中便已圓寂。其圓寂之地便在如今西藏唐古拉山下。天下人均以為摩訶老祖隻是佛法高深之人,不料其武功更是出神入化。而他也是唯一從《心經》中悟出武功之人。

明朝中期,羽衣教高手計無計奉令趕往天竺訪求高人,在唐古拉山上無意中獲取摩訶老祖的屍骸,並獲得了一門武功,摩訶老祖以天竺文歪歪扭扭寫了幾個字,計無計雖學貫古今,卻也無法看懂,在山上參悟數月,更名為“般若心經”。而正是這門武功讓他一舉成為羽衣教第二高手。

《心經》之博大,自不必細表。江楓漁也是才高八鬥之輩,他於這門典藏的參悟又與常人不同。計無計留下的“般若心經”秘籍中也有不少枯澀難懂的字眼,好在江楓漁學識淵博,他早已暗暗領悟多年,將每一句難懂的內功訣要翻譯成大白話,又在每一處難練的要訣旁刻下人體脈絡,指點阿水如何修習。

阿水悟性本就高人一等,否則也不會被武當大俠李若文選去做了徒弟。他在江楓漁的幫助下,隻是半月功夫,已經領悟了第一層,內功與往日不可同日而語。

而這半月功夫,他的右手也漸漸生出了一些力道。

一切正往好的方向發展,他心中更是得意非凡,恨不得時間快些過去,他也快些練成武功。

阿水每日便在石屋中練功,不見天日。每次回房時已是半夜,而自臥室裏出來時也是天際未明。如此不辨時日,也不知過了多久。隻知小蘭親手給他做了厚厚的兩件衣服。在這兩件衣服穿得破了,又換成了一身短衫。想來已經自冬季入春了。阿水記得他來山莊之時乃是夏末。那麼他來此已經是大半年了。

這大半年的功夫,他的內力一日千裏,與江楓漁也可對上一掌。而他的右手雖仍未生筋長肉,其力道卻已大過尋常。

好在毆蠻子改變了武功招式,傳授他“少林十八羅漢拳”,將厲害的武功招式全改變在左手上。阿水練習十八羅漢拳便也信心百倍,畢竟他的左手力道大過常人。

十八羅漢拳自有十八門掌法、拳法。而阿水自認為領悟得最好的,自然是“伏虎羅漢拳”和“降龍羅漢拳”了。這兩門拳法至剛至陽,配以阿水修煉的“般若心經”的內功,使來隱有虎嘯龍吟之聲,可謂霸氣。

山莊內的枯樹也開始長出新芽,阿水走在前往石屋的路上,心中不禁向往山莊外麵的世界。他在此已近一年,又何曾出去玩兒過呢?

但他心中最是牽絆的,倒是遠在江南的上官柔了。他在此多耽擱一天,他心中的姑娘就會多受一天苦。他們曾許過五年之約,可他在牢房裏就待了三年,少林寺待了兩年,如今又是一年,時間已經是六年了。而他已從十八九歲的少年成長成了二十五歲的男子。也不知他心上的姑娘如今如何了。是否像自己一般想著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