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磊沉默了片刻,在考慮賈詡的話。
很顯然,參加會盟就必然使得好不容易安定下來的吳郡會受到戰爭的影響,但是不參加就會被天下人唾罵,
趙磊正在思索之際時,魯肅開口接著賈詡的話說道:“主公,子敬也認為,主公必然要參加討董之戰。”
趙磊見魯肅說話了,笑問道:“子敬又有何建議?”
魯肅拱手說道:“主公,我軍新招募一萬五千的士兵有趙將軍訓練,如今已經訓練純熟,所欠缺的就是戰爭的經驗了,隻有通過交戰,這支部隊才能算是一支真正的部隊。”
“至於三千石軍,也是一個道理。”魯肅說道
“子龍將軍和文遠將軍都是大將之才,所訓練出的士兵也必須是驍勇善戰。不過不管是普通的軍隊或者是石軍營,那都是剛剛建立起來,勇猛有餘經驗不足,還需要一場又一場的戰鬥來磨練士兵。隻有戰場才能打造出一支精銳之師。”魯肅說道。
趙雲和張遼站起來說道:“屬下認同子敬的觀點,建議主公出兵。”
魯肅又說道:“屬下還覺得,主公誌向遠大,心思一定不在吳郡上。逐鹿中原,乃至整個天下,那才是主公的所應該向往的。而既然要爭奪天下,那麼這些諸侯就都是主公日後的敵人。所以此次諸侯討董,主公可以借這次機會錘煉士兵,鍛造出一支凶猛的精銳之師。才能和天下的諸侯抗?。”
以上魯肅的論斷,是從練兵的角度出發。因為每個人出發點不同,考慮事情的落腳點也就不同。
不過魯肅說來說去,還是是讓趙磊必須參加諸侯討董,
他的意思就是,一定要去打,而且是為了鍛煉士兵去打。因為不管趙雲和張遼如何訓練,想要讓士兵成熟起來,唯一的辦法就是戰鬥。諸侯討董,天下英雄雲集,各路兵馬集合。
趙磊不僅可以鍛煉自己的士兵,也能夠觀摩每一個諸侯的軍隊的情報,同時打探出各路諸侯的實力。
趙磊想到這裏,笑說道:“子敬之言,甚為有理。”
然後趙磊再一次的目光一轉,望向郭嘉和戲誌才,說道:“奉孝和誌才,此次會盟,你們兩個有什麼看法?”
郭嘉和戲誌才對視一眼,然後郭嘉先說道:“主公,嘉的意見與文和兄和子敬相同,都是必須討董。”
“至於文和兄和子敬說過的話,嘉就不重複了。以嘉看來,所謂諸侯討董,無非各路諸侯為了提高自己的聲望,搶人才,擴充自己的實力,才會紛紛響應號召。”郭嘉說道。
趙磊點頭示意,繼續說。
“參加諸侯會盟的諸侯相當多,有將近二十鎮。基本聚集了天下間各路霸主,屬下倒是主公會盟要去,但是可以作壁上觀,看看當今天下諸侯,哪些諸侯會成為主公的敵人,為日後的交戰先做好情報工作,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所以按照奉孝的話,主公此去,有三點要做,練兵、奪名、觀人。”戲誌才這時候補充道。
趙磊聽後,覺得郭嘉和戲誌才不愧是軍事方麵的人才,大局觀非常強悍。
賈詡和魯肅的分析往往是關於自己軍隊的事情,而郭嘉和戲誌才則不同,比二人多了一絲遠見,看問題的出發點也是從宏觀出發,三個人一番討論下來,趙磊心中便能有了決斷。
最後,趙磊習慣性的把目光望向了張漢,聽聽張漢的意見。
張漢會意,笑道:“前麵大家都說的很對,這次的會盟是一定要去的。而且大家也把理由講的很清楚了,我也不重複了。所以那我就來說一下我們大本營的事吧!”聽到張漢這麼一說,眾人這才想起來,說了半天都把吳郡老家的安排給忘了。
“主公去會盟,帶多少兵去,留多少人守吳郡這也是出征前的一個問題。”張漢說道。
“漢子,你有什麼意見。”趙磊說道。
“屬下建議,主公就帶著石軍營的三千人馬和新招募的一萬五千揚州的人馬去吧!我們從冀州帶來的一萬多人馬經曆過黃巾之亂,訓練成熟,用來守住吳郡綽綽有餘。而且這次諸侯會盟,我們根本不必和董卓拚的太狠,要用最小的損失牟取最大的利益。”
“然也。”趙磊說道。
講了半天,其實趙磊才是真正的決策者,他聽取了張漢等人的的意見之後,結合自己心中的想法,才能更準確的下決定。
趙磊的每一個決定,都非常重要,不得不慎重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