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別拿過去的卑微懲罰自己的一生(1 / 1)

沉溺於過去,會分散你的注意力,當你不安的時候,過去仿佛是一個理想的避難所,但它是不真實的。你總是以各種形式把自己隱藏在過去中:給過去塗上一層浪漫的色彩;對過去的一切感到遺憾。但是,隻有兩種對待過去的方式對你有好處:一是學會欣賞過去,二是從過去中學習。

給過去塗上一層浪漫的色彩是非常有誘惑力的。記住過去愉快的經曆使人快樂,但是如果拿過去和完全不同的現在做比較,快樂就會失去。

或許我們曾經把一切想象得非常美好,甚至相信自己錯過了真正的靈魂伴侶。但是,過去一去不複返,此時此刻才是活力的源泉、真正力量的來源。

在美國曆史上,伊東·布拉格是第一位獲得普利策獎的黑人記者,當同行采訪布拉格,詢問他的獲獎感受時,他在麥克風麵前講述了一段令人感慨的經曆:“我小時候,家裏非常窮,我父親是個水手,他每年都來來回回地穿梭於大西洋的各個港口,盡管如此,掙的錢依然不夠維持全家人的生活。

“麵對這種處境,我非常沮喪,因為我一直認為,像我們這樣地位卑微、貧窮的黑人不可能有出息。

“抱著這種想法,我渾渾噩噩地上學,可想而知,成績也好不到哪兒去,就這樣,我在自己設定的圍牆下過了10多年。

“有一天,父親突然對我說:‘現在你長大了,應該帶你出去見見世麵,我希望你的生活能和父母不同,能擺脫從前的貧窮而有所成就。’

“聽了父親的話,我暗想:‘有成就?怎麼可能呢?我不過一直都是個窮黑人的兒子。’

“盡管如此,我依然聽從父親的安排,隨他一起去參觀了大畫家梵·高的故居。

“在這間狹孝幾乎空空如也的屋子裏,我看見了一張小木床,還有一雙裂了口的皮鞋;我很驚訝,這位著名畫家的生活居然如此簡陋!我問父親:‘梵·高不是個百萬富翁嗎?他怎麼會住在這種地方?’

“父親說:‘兒子,你錯了,凡·高曾經是個窮人,是個比我們還要窮的窮人,他甚至窮得娶不上妻子,可是他沒有向昨日的貧困屈服。’這段經曆讓我對以前的看法產生了疑惑,我想:我是否也可以從我過去的碌碌無為中擺脫出來,而有些出息呢?梵·高不也是個窮人嗎?他為何知道自己隻不過是昨日的窮人而非現在、將來的窮人呢?第二年,父親又帶著我到了丹麥,我們遊走於安徒生的故居內,這裏的環境比梵·高強不了多少,我更驚訝了,因為在安徒生的童話中,到處都是金碧輝煌的皇宮,我一直以為他也和書中的人物一樣,住在皇宮裏。我向父親提出了自己的疑問:‘爸爸,難道安徒生不是生活在皇宮裏嗎?父親看著我意味深長地說:“不,孩子,安徒生是個鞋匠的兒子,你喜歡的那些童話就是他在這棟閣樓裏寫出來的。’直到這時,我才終於明白,父親為什麼帶我參觀凡·高和安徒生的故居,其實他想告訴我:不要在乎過去所過的生活如何貧窮。盡管我們是窮人,身份很卑微,但這絲毫不影響我們往後成為一個有出息的人。”

對於一時的貧窮,我們要堅信,從踏出生命旅程的那一刻起,我們就告別了貧窮,摒棄了過去。抬眼瞻仰前方,隻剩下期待我們去創造美好的未來,風雨兼程,勇往直前,終會換來專屬於自己的一片碧朗晴空。

沉溺於過去的貧困中不能自拔,會使你遠離自己的心靈,把自己囚禁起來。

如果你對過去的一切感到遺憾,那麼你忽略了過去賜給你的禮物。你把自己當成了受害者,拒絕承認自己是強大的創造者。如果你感到內疚,覺得不應該那麼做,那麼你對自己就太苛刻了。如果當時你了解得再多一些,你可能不會那麼做,但是,你那麼做完全是在自己所知的範圍內盡力而為。有了孩子,你才能學會做父母;有了過去的經曆,你才能學會做自己。信任自己過去所取得的進步,但不要為過去的遺憾喋喋不休。

從過去的失敗和勝利中學習是重要的,但不要沉浸在其中。不要讓過去的經曆分散你現在的精力。偶爾回憶一下是可以的,但不要駐留在回憶中。開車時,如果老是看後視鏡,你會看不到前方的路;如果你需要從過去的經曆中學習,過去的經驗自然會出現;不要刻意尋找它們,它們會找上門。當你學會感謝生命中的每一件事,你便獲得了自由。對過去的否認和斷定,隻會消滅現在和未來。

拿破侖曾說過:“承認自己無能就是選擇了失敗,這種人最擅長的就是逃避生活,一事無成是他們必然的結局。”

生活中永遠隻有兩種人——強者和弱者。如果你認為自己過去、現在曾經注定隻能成為一隻鼠,那麼最後的結果隻有一個,就是成為貓的食物。而永不向生命妥協的人,最後一定能厚積薄發,成為一隻淩空展翅的雄鷹。

釋圓大師說的已經很明確了,一個人要想取得突出的成就,要想成就一番事業,首先應該先把自己的位置放在最低處,因為隻有你擁有了敢於把自己放在最低處的勇氣,並如此去做,才會向別人學習到東西,你才能最終走到人生的製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