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人即是助己。在你幫助他人的時候,也就是在幫助自己,幸福的天堂就是人們互敬互愛,互相幫助。
幸福往往就是在這時產生的。
有這樣一個寓言故事:
有一個人被帶去觀賞天堂和地獄,以便比較之後能聰明地選擇他的歸宿。
他先去看了魔鬼掌管的地獄。
第一眼看去令人十分吃驚,因為所有的人都坐在酒桌旁,桌上擺滿了各種佳肴,包括肉、水果、蔬菜。
然而,當他仔細看那些人時,他發現沒有一張笑臉,也沒有伴隨盛宴的音樂或狂歡的跡象。
坐在桌子旁邊的人看起來沉悶,無精打采,而且皮包骨頭。
這個人發現每人的左臂都捆著一把叉,右臂捆著一把刀,刀和叉都有4尺長的把手,使它不能用來吃。
所以即使每一樣食品都在他們手邊,結果還是吃不到,一直在挨餓。
然後他又去天堂,景象完全一樣:同樣是食物、刀、叉與那些4尺長的把手,然而,天堂裏的居民卻都在唱歌、歡笑。
這位參觀者困惑了,他懷疑為什麼情況相同,結果卻如此不同。
在地獄的人都挨餓而且可憐,可是在天堂的人吃得很好而且很快樂。
最後,他終於看到了答案:地獄裏每一個人都試圖喂自己,可是一刀一叉以及4尺長的把手根本不可能吃到東西;天堂裏的每一個人都是喂對麵的人,而且也被對麵的人所喂,因為互相幫助,結果幫助了自己。
一個刮著北風的寒冷夜晚,路邊一間簡陋的旅店迎來一對上了年紀的客人,不幸的是,這間小旅店早就客滿了。
“這已是我們尋找的第6家旅社了,這鬼天氣,到處客滿,我們怎麼辦呢?”這對老夫妻望著店外陰冷的夜晚發愁道。
店裏小夥計不忍心讓這對老年客人受凍,便建議說:“如果你們不嫌棄的話,今晚就住在我的床鋪上吧,我自己打烊時在店堂打個地鋪。”
老年夫妻非常感激,第二天他們按照正常住店價格要付客房費,小夥計堅決拒絕了。臨走時,老年夫妻開玩笑似的說:“你的人品能使你勝任服務部門的經理。”
“那敢情好!起碼收入多些可以養活我的老母親。”小夥計隨口應和道,哈哈一笑。
沒想到兩年後的一天,小夥計收到一封寄自南方的來信,信中夾有一張機票,信中邀請他去拜訪當年那對睡他床鋪的老夫妻。
小夥計來到繁華的南方大都市,老年夫妻把小夥計引到一幢大樓前說:“這是一座專門為你興建的賓館,現在我正式邀請你來做旅客服務部經理。”
年輕的小夥計因為一次舉手之勞的助人行為,美夢成真。這就是著名的奧斯多利亞大飯店經理喬治·波菲特和他的恩人威廉先生一家的真實故事。
這兩個故事的啟示很明白:如果你幫助其他人獲得他們需要的東西,你也會因此而得到想要的東西。
第五章 舍得即是獲得
在你得到你自己想要的東西之前,你總是要先付出一些東西的,因為收獲不會憑空產生。不勞而獲永遠隻是徒然的幻覺,永遠都不切實際。假如我們先給予對方恩惠,以後就會從對方身上收回加倍的回報。這看似糊塗的舍得,其實是真正精明的獲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