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5 小城比爾·蓋茨(1 / 2)

■劉醒

“那是我有生以來最開心的日子!”徐瑞明聊起公司上市後的日子,眉飛色舞,順暢地切換著普通話和臨沂話:“上市了那就是成功人士啊,上什麼班!我以後的工作就是賣股票!”

說這話時,26歲的他坐在一把鉤雲紋紅木扶手椅裏,熟練地沏著烏龍茶。

在這間近100平方米的辦公室裏,紅木家具至少有3套,包括5張龍雕高背紅木椅、一套紅木辦公家具和一套配有4把扶手椅的紅木茶桌。寬大的辦公桌上,白色的蘋果筆記本電腦與紅色封皮的《羊年運勢》放在一起。

——如果不是走廊裏的那尊高達2米的外星人雕塑,你很難想象這是一家移動互聯網公司。

但對於徐瑞明和他的事業,這樣的“混搭”絲毫不顯荒誕。其名片上,除了8個“社會職務”和6項“社會榮譽”外,“旗下企業”一欄中,印著12家公司的名字,涉足手遊、動漫、房地產、金融、投資等熱門產業。

這或許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樣本:

浸潤在三線城市文化裏的一線產業,將以何種麵貌野蠻生長?

IT大佬的小馬仔

15歲以前,徐瑞明沒有表現出絲毫“天才”。相反,在以高考為導向的“教育大省”

山東,他成績普通、喜歡上網,被視作“有網癮傾向的邊緣少年”。可以說,是Flash和周鴻禕拯救了他。

彼時,互聯網上最熱的技術之一是Flash,這是一種基於交互式矢量圖和Web動畫的網頁設計技術,其熱度和價值之於PC網頁,類似當下風頭正勁的HTML5之於移動應用。

徐瑞明自幼學習繪畫,美術功底紮實,在自學了一點編程語言後,他很快在Flash領域嶄露頭角。那時,市場上Flash的均價是每秒鍾80元,而徐瑞明一天能做3分鍾。

這意味著,即便還隻是一名初中生,他單月能賺上萬元。

Flash製作者們自稱“閃客”。為了和海量閃客以及大工作室競爭,徐瑞明在網上拉攏了4個大其5歲的程序愛好者,一起搭建了個名為“仙之族”的網站,兼做Flash動畫和企業網站。

雖然仙之族沒有什麼名氣,但在本地偏“體製內”的環境中成長,他們敏銳地意識到:本地的企業多是國企,他們最看重的根本不是網站建成什麼樣子,而是價格。因此,仙之族對外的收費往往低於同行。

就這樣,成立幾個月後,仙之族便實現了月盈利15000多元。1年後,更名為“E族人”並開始公司化運作,團隊成員的人均年收入穩定在了10萬元左右,這遠超他們父母當時的年薪很多倍。

值得一提的是,之所以成立公司,並非團隊有多大的野心,而純粹是為了給客戶開發票。2004年,徐瑞明當上了CEO,年僅16歲,用他的話來說,“我們就是周鴻禕的馬仔”。

原來,表麵上擁有超高流量的E族人網站,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娛樂站點,注冊會員數達500萬人。但實際上,發展到後期,E族人把“一年就掙幾萬元”的Flash製作和網站搭建當做了副業,主業則變成了幫周鴻禕推廣其開發的3721插件。

所謂的推廣,就是通過在文字、圖片、音頻、網頁等安插代碼,讓網友在瀏覽這些內容的同時,不經意間被安裝3721。根據每天安裝的數量,E族人獲取傭金,“一天就有個幾萬塊錢”。

美元要在美國花

如果說初中生徐瑞明是在玩票,高中生徐瑞明是在兼職,那麼大學生徐瑞明就是在貨真價實地創業了。為此,他甚至在上了16天大學後,主動選擇輟學。後來作為創業典型,徐瑞明偶爾以“校友”身份回“母校”

演講,校領導總是悄悄把他拉到一邊叮囑:

“你不要到處說學校不好嘛,要不給你補個畢業證?”

16歲的CEO、大學輟學、互聯網創業,這些元素在美國新聞集團大股東格林斯潘看來,簡直就是一個標準的美國創業故事。

在2004年的中國互聯網大會上,來華物色投資對象的格林斯潘,對徐瑞明一見傾心:“你是一位美國式的中國青年,在美國,你這個年紀誕生了很多商業巨人,我很願意與你合作。”

而年紀尚小的徐瑞明,對於來自美國資本的青睞顯然毫無抵抗力。不久後,經過一係列複雜的運作,格林斯潘旗下的投資公司Broad Web Asia(BWA)就將中國6家科技公司打包重組,成立了一家新公司,由控股51%的徐瑞明擔任CEO。

2008年11月,這家公司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股票簡稱“BWBA”。年僅19歲的徐瑞明,就這樣成了媒體頭條裏的“納斯達克最年輕的中國自然人大股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