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侖
連日的陰沉天氣不影響秒賺App創始人——秒銀股份公司董事長馬昭德的好心情。作為全球第一個精準廣告分配平台,秒賺上線六個月就吸引了10萬商家,700萬用戶,廣告交易額突破15億元。
在此之前,馬昭德幹過租書店、茶葉鋪、手機名片……提起這些創業經曆,馬昭德反複提到了打造平台這個概念,隻是當時互聯網浪潮還未興起,走得太快的創新無法施展。
直到2013年年底,馬昭德無意中看到這樣一則信息:中國傳媒產業規模超過8000億元,2014年的中國廣告交易額勢必突破萬億元。
——傳統廣告的痛點太多,如果利用移動互聯網將痛點一一打破,形成聚集著商家和消費者的平台,那麼無限商機就會自發萌芽,廣告業的新時代也會來臨。
2014年3月,秒賺廣告上線。事實證明,這一次馬昭德打造的平台成功了。
“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投的廣告到底發揮了多少作用”,馬昭德一邊泡茶一邊解釋創立秒賺廣告的初衷。
現在,廣告已經從“廣而告之”發展到“分眾傳播”的階段,比如這棟辦公樓的女性偏多,電梯裏就充斥著美容醫院或者百貨公司的廣告。但互聯網帶來了海量信息,選擇越多,消費者對個性化的需求就越大,對鋪天蓋地的廣告也產生了抵觸情緒。
以前在電梯的封閉空間裏,人們隻能選擇看廣告,但現在有了手機,如果廣告沒有提供消費者感興趣的信息,那麼躲避廣告的成本很低——低頭看手機就行。所以商家需要一種新的廣告投放方式,保證能夠將廣告精準送到自己的目標客戶手中。
秒賺就從這個需求作為切口,利用移動互聯技術采集數據,形成一個極為龐大的數據庫,再通過程序設定,將廣告受眾與企業主的目標客戶進行匹配,從而為企業主鎖定一批最具廣告投放價值的人群,進行秒賺針對傳播。
把廣告主和消費者的需求精準匹配。
隻要打開秒賺App,觀眾看到的都是自己身邊的、熟悉的、需要的廣告信息,這遠比翻閱網站和報紙大海撈針般尋找相關信息更符合需求。而商戶的廣告,也被匹配給了他們最想到達的目標客戶群體中。
舉個例子,劉大姐的煎餅攤開在北京六號線地鐵旁,她在秒賺上注冊後,可以在後台設定自己目標用戶參數,比如地鐵族、收入範圍、飲食習慣等。然後秒賺後台就會根據GPS定位,在煎餅攤附近鎖定劉大姐設定的人群,當一個上班族沒吃早飯就奔往地鐵站時,秒賺廣告就會推送劉大姐煎餅攤的廣告,這時這個上班族購買煎餅的可能性就非常高。
“移動互聯網增加了一個廣告投放的維度,不管消費者走到哪裏,都會收到個性化的廣告內容”,秒賺廣告最大的優勢就是解決了此前傳統廣告投放受眾分散,有效率全憑運氣的痛點——每一個人收到的廣告都是此時此刻最需要的信息。
除了解決受眾分散的問題,在秒賺上投放廣告的成本也比傳統方式低。這得益於秒賺的經營策略,商家可以用商品衝抵廣告發布費,根據點擊率再支付廣告費,實現了廣告投放按效果付費,這種模式對商戶吸引力非常大。同時也十分受消費者喜歡。
消費者通過使用“秒賺”軟件看廣告,可以換商品。可換商品小到一瓶礦泉水,大到冰箱彩電,甚至包括汽車和房子。這種有獎看廣告的模式激勵著消費者在秒賺上看廣告的熱情,解決了消費者對廣告抵觸的問題。
秒賺通過互聯網創新實現了廣告高度精準投放,讓商戶們擺脫傳統廣告投放的困擾,讓消費者獲得喜愛的廣告信息,這種顛覆性的思維,讓秒賺備受商家與用戶的追捧。有分析稱,秒賺將會從廣告市場分得至少1000億元的份額。
互聯網式分享
馬昭德很早就接觸到了網絡,深諳互聯網的核心精神是分享,所以秒賺也從這一點出發改變著行業形態。
“每年的廣告交易額如此之高,看廣告的人卻沒有得到一點利益,秒賺要改變這一點”,馬昭德提出“把廣告費直接分配給看廣告的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