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沈光、麥孟才、錢傑三人在營中正在商議誅殺反賊宇文化及,哪知一聲:”“諸位將軍在此密謀,欲誅殺宇文化及乎?”驚得三人大驚失色。門簾處,一位少年閃現出來。
少年正是楊倓,他在酒樓看見麥、錢二人行色匆匆,料定有異,更何況他要正要尋找沈光、麥孟才等人,這才一路跟來,到了大營,他仗著昏暗的月色,尋了良久,這才找到了沈光營帳,他伏在一旁,聽了半響,不由大喜,這正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他故意搗亂,這才出言嚇人。
沈光最先反應過來,他身形敏捷,一個閃身,已是封住出路。他深知這密謀殺宇文奸賊一事,牽扯甚廣,若是被來人泄露出去,自己及諸多義士皆是不能活了。
麥孟才拔出利劍,低喝道:“殺了他!”錢傑聞聲欲動。隻聽那人哈哈一笑,伸手蘸了酒水,在臉上一抹,頓時一張清秀的麵龐出現在三人麵前。
那麥孟才乃是名將麥鐵杖之後,燕王自是見過。他一見燕王模樣,頓時走上幾步,有些不敢置信:“燕、燕王殿下?”他聲音顫抖,擦了擦眼睛,再細看楊倓。
“什麼,燕王殿下?”沈光疾步上前,待看清確是燕王,不由滿臉淚水。
三人忽地跪下,齊聲道:“臣參見燕王!”
楊倓忙上前扶起三人,看著三人模樣,他心中不由感慨,道:“如今大隋危難之際,還需仰仗各位將軍,興複大隋。”他深知,他僅是靠著大隋親王這一招牌,或許能夠招攬到忠於大隋的能人誌士,但若不能夠折節下士,團結住這些人才,令這些人各展所長,不光興複大隋無望,還會枉送了性命。
三人頓首,齊聲道:“敢不從命!”
幾人商議一番,楊倓知此次誅賊,實際上未竟功成,是以他並未想一戰而定,而是想保留著一絲力量,作為複興大隋的根本。再者,這十餘萬人馬,多為關中人氏,人心思歸,並不可用。涼風晚拂,天上淡月露出一絲輪角,整個大營昏昏沉睡之際,唯有這一帳仍是燈火通明。幾個商議良久,欲帶兵前往山東之地。這江淮杜伏威、李子通,還有吳興沈法興後來在江都鏖戰不休,幾人均是擁兵十餘萬,如何抵敵。而那山東之地,雖是盜賊橫行,有徐元朗、王薄、劉霸道、孟海公等,河北之地更有竇建德、曆山飛虎視眈眈,幽州有羅藝,而聲勢最隆的李密,也是隨時可揮兵東征,但依楊倓對曆史的了解,他是想了又想,這才決定回取山東。王薄、劉霸道、孟海公等毫無野心,至今仍無大作為,坐擁一偶之地,不足為慮;而那徐元朗,雖是一位不安分的主,但卻是無用之輩。若是山東一定,再取河北、幽雲。日後光複東西京,再乘勢平定南方。大致脈絡便是如此了。他不可能說他來自後世,對於後來宇文化及北上,雖敗但使得瓦崗元氣大傷,王世充奇跡般大破李密等事雖知卻不能細說。
幾人細說半響,麥、錢、沈三人也頗為讚同。事情議定,麥孟才、錢傑兩人翻身就起,抱拳道:“如此,燕王大可放心,我等這就回營,聯絡營中義士。”兩人出了大營,不顧天色已晚,直奔大營。
兩人剛走,楊倓隱隱感到一絲不安,卻想不起為何。沈光還道是他心憂複國大計,出口寬慰了幾句。忽地,楊倓大喝一聲:“不好!”他終於想起,曆史上本來這次誅殺反賊的活動最終失敗,因有陳謙密告。適才他隻記得說服眾人不再兵變,而是帶忠於自己的兵馬北上山東,卻忽略了這最重要的一環!
史載,宇文化及北歸第一天,在江都附近的顯福宮,麥、錢、沈三人密謀兵變,麥、錢兩人回營後,積極聯絡義士,很快聯絡到數千部眾,不料其中有一名叫陳謙之人,膽小怕事,遂告密,宇文化及頓時惶恐萬分,連夜逃離大營,並令司馬德勘等人前來圍捕,三人力戰而死,手下數百部眾全部戰死,無一投降。
楊倓心中大急,將擔心略一說出,沈光急道:“這如何是好?”他繞了營帳兩圈,猛灌了一口烈酒。
“沈將軍,如今這大營之中,忠於你的將士有多少?”楊倓開口問道。
“殿下,臣所率給使乃是封皇上之命所建,個個都是忠於大隋的。”沈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