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植是一個清瘦的老人,同時也是馬休在前世頗為推崇的一個人。當馬休來到鄴城官軍治所,報上名號後,便有軍士將馬休直接引導了盧植的府邸前。
看來自己的這個便宜同鄉特殊吩咐過,馬休暗暗想到。
在漢朝武官的級別大體分:將軍、中郎將、校尉三級。由於將軍並不常置,有戰事時才冠以統兵者將軍之稱,所以平時一般武官所能獲得的最高官職為中郎將,品秩為“比二千石”,掌管皇家衛隊,屬光祿勳管轄。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三國時期,有軍功者越來越多,大量被封為將軍,中郎將才成為了中下級軍官的職位。
所以本時空當下,盧植的北中郎將絕對是整個大漢朝除大將軍何進外的數得著的武職實權派。
而馬休能得到盧植的這種禮遇也多半出於盧植出身於琢郡,而馬休曾大破黃巾免了琢郡父老的橫禍兵災。
穿過層層的走廊,經過層層盤問,對過一個個口令,在馬休幾乎要暈掉的時候,、領路的侍衛終於停在了一個門口懸掛“白虎節堂”匾額的小屋前。
“將軍稍後,容我前去通稟?”
馬休點頭示意。
看著領路的侍衛整了整鎧甲邁步走入白虎節堂,望向裏麵有些昏暗的陳設,和一道掛著兩柄長劍的隔牆。馬休忽然感到了一絲的緊張。
在這裏麵發號施令的就是目前整個大漢碩果僅存的忠臣義士,也是在名望、能力上稱得上砥柱中流的漢末名臣。
而在前世,《後漢書,卷六十四》?吳延史盧趙列傳第五十四中有記載曹操對於盧植個人的評價:故北中郎將盧植,名著海內,學為儒宗,士之楷模,國之楨幹也。
曹孟德之所以給盧子幹這麼高的評價,當然也不是為了吹捧或者其他政治目的,因為前世的曹操在當時完全沒有必要吹捧任何人。
史書載,盧植,年少時師從太尉陳球,後又拜大儒馬融為師,並與鄭玄、管寧、華歆等為同門師兄弟。
而在文武略上,盧植的履曆中也是滿滿的牛逼兩個字:
熹平四年既公元175年,揚州九江郡蠻族叛亂,朝廷認為盧植文武兼備,於是拜他為九江郡太守。盧植到任後不久便帥軍七千一舉蕩平叛亂。
後來因為盧老頭受不了南方潮濕環境,時間不久便生了重病,於是請辭,回了故裏修養。當然人家也沒白修養,修養的同時順便幫著蔡邕、李巡等人修了修儒家經典,後來更是刻成了石碑放在了太學院門口!!
史稱:“熹平石經”或“太學石經”。(對於這種金光閃閃能文能武的人物,刀貝布也是非常崇拜仰視的)
再後來,九江再次叛亂,盧植又再次被啟用。鑒於盧子幹頭一次平叛時在廬江立下的威風,在他到任九江後,叛亂就他麼的自己平息了。(反叛的龜孫子們也就這點出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