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擺脫煩瑣(1)(2 / 3)

(2)這項工作的關鍵是什麼?做了這件工作之後會出現什麼過去沒有的新效果?

(3)如果必須做這項工作,那麼應該在哪裏做?既然可以邊聽音樂邊輕鬆地完成,還用得著待在辦公桌旁冥思苦想嗎?

(4)什麼時候做這項工作好呢?是否考慮到放在效率高的寶貴時間裏做最重要的工作?是否為了能“著手進行”重要工作,用了整天的時間去使其他工作“條理化”,結果把時間用完了,而所處理的隻不過是些零零碎碎的事情?

(5)誰做這項工作好呢?是自己做還是安排別人去做?

(6)這項工作的最好做法是什麼?是應抓住主要矛盾迎刃而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還是應采取最佳方法而提高效率?

然後在對每一項工作分析檢查之後,再采取如下步驟:

(1)省去不必要的工作。

(2)使工作順序合理,幹起來得心應手。

(3)兩項或兩項以上的工作能夠合並起來做的就合並起來做。

(4)盡可能使煩瑣的事務性工作簡單化。

(5)預先定好下一項工作的程序。增強工作預見性,走一步,看兩步,想三步,提高決策的效率和準確性,減少決策過程的時間並盡可能使決策無誤。

無論在工作中,還是在生活裏,為了提高辦事效率,就必須下決心放棄不必要的或者不太重要的部分,用簡便的活動代替那些費時費力的活動。

例如,有的人盡量減少頭腦的儲存負擔,以提高頭腦的處理功能。會讀書的人,能很好地區分必讀的書、可讀可不讀的書和不該讀的書,做到多讀必讀書,以增加收益。有的人在生活中還采取擺設不求齊全,以減少整理的時間;穿戴不過分講究,以減少換洗保存時間;食物買能直接下鍋的,以減少烹調時間,等等。

一次一件事

現代社會節奏加快,工作繁重,人們總感覺有做不完的事情,時時想著這事要做,那事也要做,最後被糾纏在各種事情當中,疲憊不堪。

如果你恰好是這種狀態的話,那麼,有位軍醫對他的病人說過的話對你也許會有所幫助,那就是——“你要把人生想成一個沙漏,上麵雖然盛滿了成千上萬的沙粒,可是它們隻能一粒一粒緩慢地通過細細的瓶頸,你我都沒有辦法讓一粒以上的沙子通過瓶頸。我們每個人都是沙漏,每天早上都有一大堆的事情要做,如果我們不是一件一件地處理,像一粒一粒的沙子通過沙漏瓶頸的話,這就可能會對自己的心理或生理造成傷害。”

是的,一次一粒沙,一次一件事。如果你貪多求快,認為同時處理好幾件事能獲得更高的效率的話,那你就錯了。事實證明,很多事情糾纏在一起,最後往往會把自己搞得很狼狽。你會發現,雖然投入的時間不少,但卻見不到什麼成效。

另外,從心理上說,當一個人了結了一件事情時,往往會有一種解脫感和滿足感,甚至是成就感,這是一種很好的心理狀態,也是保證另一件事做好的必要前提。

所以,不管有多少事情在等待你處理,你最好一次隻做一件事。徹底完成一件事後,再開始做下一件事。這樣不僅能提高你的效率,還能讓你不至於陷入混亂,不會同時被許多事情搞得焦頭爛額,身心疲憊。

現在,就請你拋開心中雜念,專注於眼前這一件事。在你聽音樂的時候就不要撰寫工作報告,全心全意地體驗一下那份閑適;度假的時候就不要想著工作,全心全意地體驗一下那份輕鬆喜悅。這樣,你就會感到生活原來是這樣簡單明了。

隻專注一個目標

在南美洲的亞馬遜河邊,有一群羚羊在悠然地吃著青青的水草。一隻獵豹隱藏在遠遠的草叢中,豎起耳朵四麵旋轉。它覺察到了羚羊群的存在,於是悄悄地、慢慢地接近羊群。越來越近了,突然羚羊有所察覺,開始四散逃跑。獵豹像百米運動員那樣,瞬時爆發,像箭一般地衝向羚羊群。它的眼睛盯著一隻未成年的羚羊,一直向它追去。

羚羊跑得飛快,但豹子跑得更快。在追與逃的過程中,獵豹超過了一隻又一隻站在旁邊觀望的羚羊。它沒有掉頭改追這些更近的獵物,而是一個勁地朝著那隻未成年的羚羊瘋狂地追去。那隻羚羊已經跑累了,豹子也累了,在累與累的較量中,最後隻能比速度和耐力。終於,獵豹的前爪搭上了羚羊的屁股,羚羊倒下了,豹子朝著羚羊的脖子狠狠地咬了下去。

可以說,一切食肉動物在選擇追擊目標時,總是選擇那些老弱病殘的,而且一旦選定目標,一般不會輕易放棄。因為中途轉向其他目標會使精力有所損耗,從而使其他的目標更難達到,最後的結果也必定是一無所獲。

人類在追逐目標的過程中,需要借鑒動物的這種智慧。既然選擇了一個目標,就不要讓這個目標輕易地失去。一旦你確定了方向,就應該專注於一件事情。因為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真正的贏家會把精、氣、神集中於一擊”。

就像有人問愛迪生:“成功的第一要素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