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劉備和關羽掀軍帳而進的時候,看到眼前的徐庶一副憂愁的樣子,和往昔的談笑自若截然不同,於是劉備開口問道:“元直可是想到了什麼難處,不妨說出來,我們一起分析分析。”
此時雖然下著小雨,不過天氣仍有稍許悶熱,徐庶連忙穿上脫下的外衣,提上鞋子,臉色尷尬地道:“沒有想到主公深夜來此,庶這樣子倒是讓主公和二將軍笑話了。”
劉備擺擺手,說道:“無妨無妨,是我們前來打擾,擾了軍師的清淨,剛剛見軍師一副想事情的樣子,可是我軍有什麼不妥的地方?”
徐庶自嘲的搖了搖頭,滿臉不確信地道:“不知是不是我自己想多了,冥冥中感覺自己的計劃仿佛被看穿了一般,心裏有些惴惴不安。”
劉備微一沉思,剛想說話,不想關羽在一旁搶白道:“軍師,前次夏侯惇襲營,先是被我方大敗,若不是有意放他走,恐怕他能不能逃出去還未知,不過後麵再次襲營,卻打了我軍一個措手不及,想必是他軍中有高人指點,否則前後應變時間豈能相距如此之短,並且曹軍應變如此之快,顯然是早已準備妥當…”
徐庶眼睛一亮,不等關羽把話說完,突然說道:“君侯的意思是,曹軍中有人出謀劃策,夏侯惇初時不聽,敗於我軍後,出謀劃策之人卻是備有後手,方有我軍之敗?”
關羽肯定的點了點頭,徐庶一臉疑惑地道:“可是據我軍的探子來報,曹軍的主要謀士要麼在官渡,要麼坐鎮許昌,沒聽到誰來這邊的信息,難道是…”
“郭奕!”關羽微皺眉頭,肯定的吐出了那個名字。
“不可能,此子尚年幼,怎會能識破軍師之計?”劉備一臉的不相信,心中認定郭奕不可能有此心機。
徐庶搖了搖頭,低語道:“孔明十歲時與我論戰,十戰皆敗給我:十三與我論戰,他勝少負多;十五歲與我論戰,五五之數;也許未嚐不是郭奕,戰場曾聽聞二將軍與郭奕舊識,不知二將軍如何評價此子?”
關羽緬懷了一陣,唏噓道:“那是兩年前的事情了,當時我不得不暫時依靠在曹操帳下,有一日心情煩悶,便在許昌城外獨自遛馬,不想看到一個孩童卻手持竹簡,在河岸邊釣魚,當時我好奇之下,便在一邊觀察與他。
未想到此子卻懂分心二用之法,不僅釣了幾隻肥碩的大魚,更是將看完的竹簡背誦如流,當真是有過目不忘之本領。
我與他說話時,方知道他是曹軍軍師祭酒郭嘉的長子,於是我們兩人便談了一會,隻是之後我全然未想到眼前十歲孩童卻有不亞於成人的智慧,說起話來老氣橫秋一般,我與他隻有那一麵之緣,這次戰場相見,隻覺他身上的鋒芒更勝從前。”
徐庶聽完後點了點頭,不禁地道:“此子和孔明好生相像。”
聽到徐庶不指一次提起“孔明”兩字,劉備充滿好奇地道:“軍師,孔明到底是何人?元直好像很推崇他。”
徐庶見劉備對孔明頗感興趣,遂娓娓道來:“諸葛亮,字孔明,他是琅琊陽都人,漢司隸校尉諸葛豐之後。其父名珪,字子貢,為泰山郡丞,去世的早;後來他跟從他的叔父諸葛玄。
諸葛玄與荊州劉景升乃是舊識,因此便前去依靠,也在襄陽安了家。後來諸葛玄去世,諸葛亮便與他弟弟諸葛均躬耕於南陽。
他喜歡誦讀《梁父吟》,所居住的地方有一山岡,名臥龍岡,因而自稱為‘臥龍先生’。此人乃絕代奇才,主公若去相邀,此人肯相輔佐,何愁天下不定。”
聽到徐庶如此推崇諸葛亮,劉備頓時眼睛放光,滿臉地興奮溢於言表,不過一邊的關羽卻不以為然地道:“軍師大材,何必如此推崇他人?”
徐庶笑道:“剛剛倒是有一事未說完,孔明二十之後,我與他論戰,至今沒有一勝,他的才能和見識遠遠超過於我,不是我自己謙虛,是他的確優秀,當真是古今少有之奇才。”
當徐庶一番話說完後,關羽滿臉震驚之色,捋著長須的手掌也戛然而止的不再有任何動作,而一邊的劉備瞪大著眼睛看著徐庶,忽然滿麵驚喜的上前抓住他的胳膊,興奮地道:“如此大材,軍師當為我請來相見。”
徐庶正色道:“孔明性子極傲,我若去請,隻會讓他以為皇叔無識人之明,此戰過後,皇叔當親自去請他。若能得到此人,不異於周朝得呂尚、漢朝得張良。”
聽到徐庶如此之說,劉備喜不自禁,連忙表示一定要親自前去拜訪諸葛亮。
見到兩人為一未知之人相談甚歡,關羽輕咳一聲,打斷道:“軍師,萬一郭奕識破我軍計謀,該當如何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