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聲不屑的聲音很成功的將曹丕和荀惲的目光引了過去,唯獨郭奕嘴角掛起一絲詭笑,連頭都懶得回。
當荀惲看到說話的人是楊修之後,臉上不由地閃過一絲擔憂,上次出兵的時候,郭奕和楊修兩人結下梁子,未想到今日又碰到了他。
楊修之前他看到郭奕和人在此說話,心裏想到之前的不快,便想來尋尋郭奕的晦氣,隻是當他看到和郭奕交談的人是曹丕的時候,心裏卻不免有些打退堂鼓。
曹操最喜歡四個兒子,曹丕、曹植、曹彰、曹衝,曹丕和曹植皆以文采被人稱道;曹彰喜歡舞槍弄棒,和軍中將領常常混在一起,頗懂軍略;曹衝自幼聰慧,且心性善良。
自曹操在官渡戰敗了袁紹之後,眼看河北不日即將平定,他手下不少年輕之士便有了活泛的心思,楊修便是其中一員。
後漢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袁氏一族袁安在漢章帝劉炟時為司徒,兒子袁敞為司空,孫子袁湯為太尉,曾孫袁逢為司空,袁隗為太傅,四世居三公位,人稱“四世三公”。這先祖的名頭為袁紹帶來無盡的光榮,並且曾幫助他成為實力最強的諸侯。
而楊修的父親楊彪於初平三年(公元192年)九月,接替淳於嘉任司空、錄尚書事,後因地震免。之後於興平元年(公元194年)七月,代朱儁為太尉,錄尚書事。
可以說楊彪曾經占據了三公的職位很長一段時間,雖說在曹操掌握大權後拜為太常,離開了三公的職位,但也占據著三公的頭銜。
楊修自幼便聰明異常,之後得到曹操的重用,從那時起,他便立誌自己要發揚光大楊氏一族的名聲,他夢想著自己有朝一日可以做到三公的位置上,甚至曾幻想過自己的子子孫孫都會是三公,袁氏四世三公,他更想楊氏一族可以五世、六世都會有人位居三公職位。
這個夢想雖說很遙遠,但是楊修一直在追求,從未放棄。
他曾經想依靠與曹丕,但是發現他心機頗重,絕非泛泛之輩,深怕曹丕繼承了曹操的位置後,自己落個兔死狗烹的下場,轉頭開始扶持曹植。
兩人相交時,曹植年齡才八歲,心思單純,沒有太多的想法,楊修便如在一張白紙上畫畫一般,將自己的想法和所學一股腦的灌輸到了曹植的身上。
事情的發展和他預料的一樣,曹植在什麼事上都要征詢他的意見,完全依賴與他,而他自己因為經常在曹植嘴中可以得到曹操的一些想法,仕途也是一帆風順,成為一時炙手可熱的人物。
許昌權貴子弟不少都依附在他的門下,他的出行、言行、做派被看做是年輕人的代表,就是軍中不少將領也與他交厚。
但是得到這些他猶不滿足,他希望可以獲得更大的權利,很快他便將目光轉向了年齡比他略長的郭嘉,他期望可以如同郭嘉一般得到曹操的信任,甚至想取而代之。
可是,曹操對郭嘉的信任如同曹植對楊修一般,楊修幾次背地裏針對郭嘉的小動作都被曹操識破,並遭到了斥責。
幾次之後,楊修知道自己永遠不會像郭嘉一般被信任,得不到的永遠都是最好的,郭嘉便成了楊修的夢魘,他恨死了郭嘉,繼而恨上了郭氏所有的人。
一個月前,他本想借機羞辱郭奕,未想到卻反被羞辱,他感覺那是人生中最大的汙點,自己二十七歲,年齡近乎是郭奕的兩倍,卻偏偏輸給了他,而他又是郭嘉的兒子。
每當他想起那件事情,心裏如同被火烤一般難受,他暗地裏發誓一定要兩人身敗名裂,一定要郭嘉父子兩人在他麵前跪地求饒。
如今他站在郭奕的麵前,一張臉卻陰晴不定,他看了看曹丕,行了一禮,本想借機整治一下郭奕,未想到曹丕也參與其中,有力無處使的感覺讓他難受之極。
曹丕看到楊修的樣子內心陰險的一笑,楊修和郭奕的不和,他多少聽別人說起過,他心裏暗暗的計較一番,決定利用這次機會。
隨著曹丕年齡的增長,他一直將曹植當做自己的潛在對手,特別是曹植有了楊修幫助之後,他的危機感日甚,急於尋找可以幫助自己的人。
此刻他想的倒也簡單,自己的父親最中意的繼承人隻有他和曹植,若是郭奕和楊修交惡,郭奕肯定不會投向曹植,那唯一的人選便隻能是自己。
“德祖(楊修的字)來的正好,你和小奕先談,我還有事,告辭。”
曹丕扔下一句話,自己就進了府衙,暗暗派自己的小廝留意郭奕和楊修的動態。
楊修見曹丕離開後,看著背對自己的郭奕,臉上閃過一絲冷笑,說道:“郭奕,未想到我們兩人又見麵了,當真是人生何處不相逢。”
郭奕站起身,微微轉身看著楊修,臉上輕笑著,仿若鄰家少年,“德祖大人說的極是,人生到處是偶遇嘛!比如說我這次出征,軍隊裏的庖廚養了一條狗,有次我不小心踩到它的尾巴,它很害怕的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