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不比較,不計較,必然多助多緣(2)(2 / 3)

看到這樣的情況,公雞就歎道:“原來它們的生活還不如我的清閑自在。我真的不用再羨慕它們了。”

佛祖笑道:“你先前之所以羨慕它們,是因為你根本不知道它們的痛苦。”

生活中,有多少人也有像公雞這樣的心態呢?他們總是在不斷地羨慕中度過自己的一生:羨慕別人的車子比自己好,房子比自己的寬敞,家庭比自己幸福,工作比自己舒適,收入比自己高……好像別人的一切才是真正的生活,而自己的生活隻是在浪費時間一般。我們總是在體會別人的生活,總是生活在他人的陰影之中,為別人表層的光鮮而自卑,殊不知,你所羨慕對象的光鮮外表下不知隱藏了多少辛酸與痛苦。

很多人就如同故事中的公雞一般,隻看到了強者的光彩,卻從來沒有想過強者身後所要付出的痛苦和辛酸。羨慕他人是在給自己徒增煩惱,與其這樣,不如選好自己的生活方式與道路,活出屬於自己的精彩。

5. 不要去攀比,你有你的精彩

人總愛跟別人比較,看有誰比自己好,又有誰比不上自己。其實,為你的煩惱和憂傷墊底的,從來不是別人的不幸和痛苦,而是你自己內心的糾纏。

生活中,經常會聽到有人這樣抱怨:人家的命太好了,嫁了個有錢又體貼的老公,而我為何這麼命苦!”“人家住的房子那麼大,我什麼時候才能夠住上豪宅啊!”“我什麼時候也能擁有一輛跑車呢!”……這就是典型的攀比心理。人在攀比的時候,自然無法對自己所擁有的東西或者事物進行欣賞或者滿足,自然就會心生忌妒、煩惱和痛苦,我們生活中的諸多幸福和快樂都是被攀比心理毀掉的。

張健很喜歡攀比,處處都要與別人比高低。有一次,他的鄰居家蓋了一幢非常漂亮的小樓,張健見了,心想,哼,就以為你們家有錢蓋房子嗎,明天我就拆房蓋幢小別墅。

第二天,張健就真的把家裏的那幢50年的老樓房給拆了,找來施工隊,計劃要蓋五層樓的別墅。施工隊的負責人見他穿的一身土衣服,上麵還掛著補丁,就不肯給他蓋,氣得張健破口大罵,還拿著鋤頭把施工隊的人給趕走了。這下可好了,自己的房子被拆了,現在沒地方住了。最後他隻能在鄰居的新房旁邊搭了一個草棚住。

幾年後,張健已經50歲了,依平常人的看法,人到了這個年紀已經是該坐在家裏享清福了。但是張健卻還是光棍一個。原來,在張健22歲的時候,鄰居大媽給他介紹了一個姑娘,兩人還相戀了一段時間,之所以後來分開,就是因為張健事事愛與人攀比造成的。

雖然這是一則笑話,但是生活中的我們何嚐不是如此呢!我們總是想著能比別人“更好”,總將眼睛盯著別處,盲目地進行攀比,最終不僅將自己置於痛苦和煩惱中,還讓自己失去更多。

王梅大學畢業後,就與男友留在了省城。幾年後,就與男友用自己的積蓄在省城郊區買了一套兩居室的房子。房子是他們精挑細選後定下來的,裝修後,兩人住進去感覺很是舒適、方便,於是很開心,每天上班臉上都掛著幸福的微笑。

但是,沒過多久,王梅大學中的好友也買了一套房,裝修好之後,朋友就打電話讓王梅到家中參觀一下。朋友的老公是個企業精英,收入頗豐,所以,他們家買的新房地段很好,而且各個方麵的裝修都很高檔。這讓王梅的心裏產生了巨大的落差,她回家後,臉上的笑容就消失了,原本的好心情已經被朋友的“更好”的房子給衝擊掉了,並且還不停地向老公抱怨:“別人怎麼那麼好命,嫁的老公經濟條件那麼好……”她無休止的嘮叨,讓老公也對她冷淡起來。王梅越來越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福的人,每天都唉聲歎氣的……

這就是攀比心理作怪的結果。要明白,別人的房子好,付出的辛苦和努力也多。自己不想太過勞累,不想背負太多的負擔,那就買一個自己感到舒適的吧。如果自己能夠安心地享受當下的愜意生活,又有什麼可攀比的呢?

比較在多數情況下都會給自己帶來陰暗和不愉快的感覺,懷有比較的心理去工作或生活,即便你再有優勢,也難免會使自己心理失衡,也不會有愉快的感覺。比較是十分危險的,會讓我們忽略或者不滿足於自身所擁有的,會讓我們錯失更為美好的東西;比較會挑撥起我們的野心,也是在詆毀我們自己所做的一切努力,讓我們所得的和已經擁有的變得毫無生機和意義……

大部分的人都明白這個道理:我們都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但是仍舊忍不住要與他人進行比較:比較物質、比較金錢、比較名利、比較幸福……在物欲高漲的社會中,比較隻會讓我們煩惱重重。所以,當我們心情煩躁的時候,請自覺地問下:自己是否正處於比較後不平衡的心理狀態下?如果是,請趕緊遠離這種比較,因為一旦養成這種習慣,便會隨時隨地吞噬掉我們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