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李學士(1 / 2)

智清繞過大雄寶殿,直來到西苑禪堂,卻見惠明師父和惠法、惠覺正在客廳裏陪著曹縣令,還有幾個小和尚在一旁端茶倒水,左右侍候。

智清見師父正與客人聊得興起,又不好去打斷他們的交談,隻好悄悄地溜進房去,暗暗躲在惠法師叔的身旁,聽著他們的交談。

“貧僧久聞李學士之大名,卻無緣會麵,今日大人能造訪弊寺,著實讓小寺蓬蓽生輝!”這惠明師父頗通詩文,也一向喜好結交文人墨客,今日聞聽有翰林院學士來訪,自然要來結識一番。而智清又是惠明眼中最有前途的徒弟,今天遇到這種場麵,勢必要讓他前來觀摩學習一下。

智清來看那李學士,約摸五十出頭的年紀,隻見他身穿一件圓領皂袍,頭戴一方烏青襆巾,腰間係著一條嵌有白玉的束帶,再看他的麵相,生得是額寬口闊,雙目炯然,須長一尺,髯有八寸,便便大腹,神采飄然。智清暗暗思道,到底是京城來的官員,果然是氣度不凡。

那李學士聽到惠明的恭維之詞,隻是嗬嗬一笑,言道:“大師父客氣了,實不相瞞,在下早已辭了那翰林學士,現在也隻是個工部員外郎。此番到江南來,一則是去金陵探望我那叔父,二則也是借此機會遊覽一下江南景色。”又言道:“大師父不知,我這人一向散漫慣了的,隻喜歡喝酒吟詩,遊山玩水,今日路過江都,聞聽這茯苓山上有座百年古刹,特來拜訪。我本不想打擾州府,誰料曹大人又是如此好客,定要親自陪同,我也不好辜負了曹大人這番美意,所以這才相伴來到寺中。”

那曹友道聽了這話,連忙笑道:“李大人過謙了不是,您雖已不在翰林院任職,但到底還是天子身邊的人,到了我們這荒蠻小地,下官豈敢不來相陪!再者說,李學士詩詞文章早已名滿天下,下官能一睹大人的風采,那也是前世修來的福分!”

原來這李翰林不是別人,正是那位“長安市上酒家眠,醉後敢將天子傲”的青蓮居士李白,這李白字太白,祖籍巴蜀,生於隴西,年少時狂傲不羈,仕途不順,但其詩文清奇飄逸、豪放脫俗,尤善飲酒交友,因此早已名滿天下。天寶元年,經由工部侍郎賀知章舉薦,李太白奉召入翰林院,專為玄宗起草公案文書,深得玄宗喜愛,隨後令他為駕前侍奉。天寶八年,李太白因不願屈於權貴,曾酒後斥責那些阿諛諂媚的仕宦官僚,後又遭宦官高力士誣陷,被玄宗貶出翰林院,隻留了一個工部員外郎的虛銜。

此時的李白已是兩鬢斑白年過五十,早已厭倦了官場的爾虞我詐,時常尋仙訪道寄情山水,此次南下,也是為了躲避政敵的譏諷與迫害,順便遊曆一下江南一帶的名勝古跡。

眾人寒暄了幾句,便有智餅小和尚將泡好的茶水端了上來,惠明言道:“二位大人,本寺地僻山偏,也沒什麼可招待的,這是今年剛采的新茶,特請二位大人品嚐一下!”言罷又對站在身後的智清吩咐道:“智清,給二位大人奉茶。”

智清得了吩咐,連忙將智餅手中的杯盞接了過來,雙手將一杯冒著香氣的三彩瓷杯奉到了李白麵前,李白躬身接過瓷杯,謝道:“有勞小師父了!”

智清連忙又把另一杯清茶奉給了縣令曹友道,那曹友道躬身展臂要接那茶盞,卻哎喲一聲又把手臂縮了回去,然後就開始用另一隻手揉捏自己的肩背。

曹友道這一異常舉動讓在場的眾人都感到有些驚訝,李白問道:“曹大人,您這是怎麼了?身體有何不適?”

那曹友道連忙擺手笑著解釋道:“沒什麼,沒什麼,應該是昨夜沒蓋好被子,睡落枕了,嗬嗬,不礙事,不礙事。”說罷又把智清手裏的那杯茶接了過來。

眾人飲了香茶,便開始遊玩寺院,惠明禪師陪同著李翰林與曹縣令將戒台禪寺的羅漢堂、聽風閣、鍾鼓樓、碑林,東苑禪堂等處一一遊遍,最後又到了大雄寶殿燒香拜了佛祖,李白見寺中古跡眾多,佛光普照,不時連連誇讚,還捐了十兩紋銀做了功德。

眾人逛完了寺院,惠明師父又讓智清帶了兩位大人往寺院西邊的白龍澗去轉了一圈,那白龍澗位於茯苓山主峰之下,是一條常年流水的山澗,澗中有一簾瀑布高約三丈,瀑布下有一深潭名曰“白龍潭”,潭水明澈見底,甘甜清冽,是寺中僧人的飲水源地,澗邊花木繁盛,林壑優美,被譽為“江都第一聖境”。

說話間已到了午後時分,那曹縣令見日已西斜,天色將晚,便對李白笑道:“李大人,這天色也不早了,您也一定有些乏了吧,不如今天就暫且遊玩到此,咱們早些下山,下官也好為你接風洗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