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在《道德經》中提到“上善若水”,我們都應當像水一樣具有極強的可塑性。改變世界很難,改變自己卻很容易。與其抱怨周圍的一切,不如及早改變自己。
怨天尤人不如改變心態
電視劇《好想好想談戀愛》中有這樣一段,女主人公譚艾琳和男朋友伍嶽峰分手之後,巨大的傷痛讓她幾乎崩潰,她將自己所有的情緒都用來抱怨:
“你現在打死伍嶽峰他也不會明白,其實最受損失的是他,而不是我。我是他生命中唯一的一次愛情機會,他錯失了,他以後再也沒有機會了,他以為他的天底下有幾個譚艾琳?他真是有眼無珠,他以後隻有哭的份兒了,這就叫過了這村就沒這店了,他腸子都得悔青了。”
“有的男人對我來說重如泰山,有的輕如鴻毛。伍嶽峰就是鴻毛。我像扔個酒瓶似的把他徹底打碎了,他根本不懂女人,離開他是我的幸運和解脫,他將永遠處處碰壁,對,碰壁,碰得頭破血流。而我經過他曆練,爐火純青,笑到最後的是我。他完蛋了,他會一蹶不振,追悔莫及,太好了。”
諸如此類的抱怨她幾乎如同潮水一樣的傾倒給自己所有的朋友,直到有一天,朋友實在忍受不住自己的抱怨:“你已經嘮叨了一個星期了。說實話我聽得已經有點兒頭暈耳鳴了,再聽下去我會瘋掉的。”於是,在之後的日子中,她與同樣失戀的男人章月明一起傾訴自己的不幸,在章月明的不斷抱怨中,譚艾琳自己漸漸開始沉默,直到有一天她也聽夠了大喊到:“別說了,太無聊了,一個男人或一個女人一輩子憤怒的是愛情、謾罵的是愛情、得意的是愛情、沮喪的還是愛情,一輩子就忙活愛情嗎?你別再跟我嘮叨了,我受夠了。別人沒有義務承擔你感情的後果,這是你應該自己解決的問題,你愛一個人就是願打願挨的事,沒有人逼你,知道嗎?敢做就得敢當。”
的確,就像譚艾琳那樣,在不斷地抱怨的時候,自己對於已經成為別人眼中的“怨婦”毫無知覺,可當看到另一個人如同自己一樣整天抱怨的時候,這時候才會突然覺醒,原來自己竟是如此可憐,可悲,在別人的事情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也可能會突然覺得如此的抱怨多麼的可笑不堪。
生活中,我們常常以為自己通過抱怨可以博得別人的同情,但就像魯迅筆下的祥林嫂一樣,不幸的事情在別人的耳朵裏已經長繭,當初的同情也可能化成嘲笑,別人茶餘飯後的笑柄。而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說,遇到不幸的事情,抱怨根本不能讓失去的東西重新得到,反而更加影響自己的生活,失去的越來越多。
當一個人開始抱怨的時候,他能想到的隻是自己當初如何的不幸,才造成如今的結果,越想越傷心,越想越生氣,當這種情緒不斷蔓延的時候,根本沒有心情去做別的事情。比如當抱怨自己的生活條件不佳,不僅不能為改善你的生活起到任何作用,反而影響到你為自己創造更好條件的機會和時間,如果說將抱怨的時間用來努力想辦法改善自己的生活條件的話,那麼很可能當初和自己條件相當的人在1年之後仍然在抱怨,而自己卻已經在咖啡廳裏悠閑的欣賞高雅的樂曲了。所以說抱怨遠遠不如調整好自己的狀態,努力地改變現狀,這樣更容易使自己擺脫困境。
雖然有時候我們常常會因為遇到了困難而暴躁不安,可是苦難不會因為你的暴躁而消失。所以,當我們苦悶的時候可以嚐試著放鬆心情,暗示自己這是很正常的事情,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可以適當的傾訴,但是不能將心情一直沉浸在不幸的事情上。充滿信心,昂首挺胸的迎接生活的挑戰才是打好勝仗的前提條件。人生處處都有希望,隻要你想去做,盡力做,就能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