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回第一節、蛙鳴蟬噪—身懷利器好爭勝(1 / 2)

徐承誌自得了《凝靈七術》秘經,心知此乃武學典經之魁寶,隻須潛心研專,就有望脫出困頓,施展抱負。由是,他就壓下心來,偷偷的修習秘經上所載的武功法門。

《七術》一經共分兩部。序章謂之“散氣心法”,乃是教人吐納運息,以氣功調理真元的玄門內功。經中言道:“欲習‘七術’必先習此心法。即達通‘養氣丹田’‘行氣周身’‘散氣膚表’……內神不蕩,外邪不浸,真元不竭,陰陽不衝……。接下來才是正章,論述‘七術’。開篇講道:“人體有陰陽二氣之分,金、木、水、火、土五行之別。心、肺、脾、肝、腎是謂五臓,再加心包,六者屬陰;胃、小腸、大腸、膽、膀胱、三焦是謂六腑,六者屬陽,此謂陰陽之分。心屬火、肺屬金、腎屬水、脾屬土、肝屬木,此謂五行之別。……陰陽相和,五行相平,生命之元氣,經久不竭,即可發創神奇之力;陰陽相傷,五行相亂,則死機立現,無可回轉……而後即是闡述如何使人‘陰陽二氣相傷,五行相亂’的法門。由易至繁,共分七篇七術,有文字,亦有繪圖,經中所述武功法門,無一不是威力無匹,霸道滅絕之屬,隻是經文字字句句含帶玄機,極為深奧難解。

孫平生前曾教過徐承誌一些呼吸運氣,積蓄真元的妙法。為此,徐承誌得獲‘七術’後,雖無名師指點,日夜精思研究,自行摸索亦悟出了門竅。即獲窺門竅,參習更勤,每日入夜,便上床打坐用功。

“寧守心神,思止慮息,靈台澄澈,心神空明,五感內斂,六神歸一”漸可入物我兩忘之境。他每次行功完畢,但覺周身和暖,精神充沛,比起孫平教過的運氣方法,凝靈七術中所載的散氣心法,可又高明得多了。

如此過了半載餘久,在他丹田中慢慢生出一股和暖之氣。這股氣流日積月累,絲彙縷聚,漸漸充盈,沛然渾厚起來,在丹田中團團流動,似欲破穴而出。

又過了大半載,他體內的精元真氣越積越多,終於滿盈而溢,沿著正經十二脈流淌起來,其勢恰如大河之水,浪花百疊,一瀉千裏。真氣行至奇經八脈,轉而化作絲絲細縷,如千萬道雨線從千仭高峰流下,涓涓而淌,但決無斷竭之象……真氣行至右腿膝彎伏兔穴,隻稍一停滯,便將他腿彎處閉塞了五年之久的穴道衝開。

功行圓滿,他跳起身來,隻覺精神飽實,元氣順暢,遍身如同脫掉了一層厚重的甲殼一般無比輕快。他當即展開身形,將孫平所傳往生拳一拳一拳連綿發出。拳招靈動,力道奇勁,身法輕靈,運轉如意,把這套拳法中所有精妙招術發揮到了極致,浸尋已有青出於藍之勢。一套拳施展到末尾,他拳法催緊,呼呼呼連發三拳,三波拳勁疊壓成一股勁浪,轟的一聲撞在牆上,直震得四壁積塵簌簌而落。他收拳而立,心中一半欣喜,一半驚詫,暗自忖道:“此‘七術’神功果然驚世駭俗。我僅用它配合他家拳法便有如斯威力。倘若用它於七術中所載武功,那又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