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1-5回 第一回 將門波瀾 名刹寄子(1 / 3)

時值後周世宗柴榮在位。金陵,本為南唐都城,六朝古都,在頻仍戰亂中仍盡顯奢華繁盛風貌。秦淮河畔鶯歌燕舞、商賈雲集,皇宮內酒池肉林、詩詞歌賦,直叫人想不起後周屢屢大兵壓境。

為求苟安[a1],南唐皇帝李璟臣服於後周,自去南唐國號,改稱江南國主,使用後周紀年。如此屈辱,一些江南有識之士和忠義文臣武將均抑鬱忿懣。

這日晚飯後,酷熱難耐,大將林仁肇在府中飲茶,難消心中煩躁。六歲的獨子林鳴蹦蹦跳跳跑來,央求父親教自己武功。身為大將,林仁肇武功高強,但他生於亂世,久經戰場殺戮之殘酷,實不願兒子再走武將這條路。再加上南唐文風之盛無出其右,國主率先沉迷於詞賦,上自重臣下至平民自然崇尚文采,故林仁肇希望兒子將來通過文舉入仕,莫再陷入槍林箭雨。

他為兒子請了一位樊先生,樊先生四十餘歲,博古通今,卻屢試不第,為謀生計,做了教書先生。林鳴乖巧聽話、聰明伶俐,一教就會,頗得先生嘉許。但是這孩子天生對武藝更癡迷,每次一看父親練武,腳就像釘住了一樣,不看完不移步。林仁肇便試著教兒子幾手功夫,小林鳴不僅領悟快,且用功勤奮,一招一式天天練,從未表現過厭煩,一套當時軍旅操練的“破敵二十四式”拳法,練得比軍中士卒還純熟,招式和用力技巧更老到,隻是年幼力弱,威力不及成年人。林仁肇見兒子天賦過人,文武皆是一點就透,大是欣慰。

今日兒子跟先生讀完詩文,又來央求練武。但此時林仁肇心神不定,便推托自己累了,要兒子去和若水玩耍。

若水是樊先生的侄兒。樊家是落沒仕族,樊先生早年立誌致學,以圖出將入相,重振門楣,故刻苦攻書,一直未娶。幾年前,病重的兄長散盡家資,籌集盤費,助他參加科考,可謂孤注一擲。不料事與願違,名落孫山。回鄉時兄長已隻剩最後一口氣,把自己的兒子樊若水托付給他便撒手人寰。樊先生來林家時已不名一文,他不求多高薪俸,隻求林仁肇允許侄兒樊若水在林家同吃同住同學。若水[a2]已十三四歲,林仁肇見這孩子一表人才,知書達禮,平時一起學習對兒子有益無害,遂一口答應。

樊若水比林鳴大著七八歲,但一點也沒影響兩個孩子打成一片。林鳴聽父親講桃園結義等故事,心生向往,竟也與若水偷偷結拜,二人私下裏以大哥二弟互叫。林仁肇看在眼裏,內心一笑,也不阻止,一來他挺喜歡若水這孩子,二來他也願意兒子有些先賢俠義之風。

林鳴見父親無心教自己練武,隻好去找若水玩耍。在小林鳴眼裏這個大哥哪都好,會照顧自己,詩做得也好,平時讀書有這樣一個夥伴,去了大半枯燥乏味。況且這位大哥年紀雖不大,卻以匡扶社稷為己任,談起人生另有一番“大丈夫當位極人臣”的見解。小林鳴和他長期相處,說話間隱然也沾了些壯誌長者之風。樊若水是少年老成,林鳴卻是童稚中夾雜些許激昂,更顯可愛。唯一讓小林鳴覺得遺憾的是,若水對武藝絲毫不感興趣,所以自己隻好找父親去習武。父親軍務繁忙,平素還是自己練的時候多,抓住機會了找府中侍衛對拆幾招,隻不過那些侍衛大多武藝平平,小林鳴覺得不過癮。

林鳴知道樊若水讀書格外用功,此時無事,必是在後園涼亭中溫書,二人平時常在那裏玩耍對詩,遂徑直尋去。

“大哥,剛吃過也不休息片刻?”林鳴見到若水時,他正搖頭晃腦誦讀李白的《將進酒》。

“二弟,好生敬佩詩仙的才華,讀著他的詩,暢快淋漓,直如雲端漫步,比休息還要愜意。”

“這首《將進酒》確是佳作,天生我才必有用,嗯,我長大後,也要像爸爸一樣,當一個開疆拓土的大將軍。”

“話雖如此,可是,你爸爸……他,……”

“我爸爸怎麼啦?”

“他實在說不上開疆拓土的將軍。”

“何出此言?”小林鳴有些不服。

“二弟,你爸爸是個響當當的大將軍,南唐沒有他,怕早已納入後周版圖了。遺憾的是你爸爸生不逢時,當今朝廷隻求苟安,不思進取,你爸爸空有一身攻城拔寨的本領,無處施展啊。”

聞聽此言,小林鳴默然,心底生出一絲悲涼,在他心中,爸爸是無所不能的大英雄,怎樣讚揚也不為過,可此刻聽了大哥的話,內心竟湧起失望。

若水見林鳴情緒突地低落,歉然道:“二弟,這也怪不得你爸爸,隻怪當今皇上,不,當今國主朝政不清明。我現在就努力讀書,再過幾年金榜題名,入朝為官,重整朝政,朝政清明了,我南唐才能人盡其用,‘天生我才必有用’,你爸爸到時就有機會開疆拓土了。可是,……,唉,如果真有那一天,你爸爸也老了,……”

“沒關係,那時我也長大了,我從現在開始就要練好武藝,當大將軍,等大哥你官拜宰輔,我們兄弟一文一武,你內修朝政,我外拓疆土,使我南唐再現大唐盛世!”

“哈哈哈哈……”兩個孩子相抱著大笑。

這邊兩個少年一個發誓刻苦讀書,一個立誌練好武藝,那邊林仁肇卻心如滾湯。自己本是閩國裨將,空有一身本事,難有作為。而李璟繼南唐皇帝位前幾年,卻雄心壯誌,意欲興兵吞並南方諸小國。林仁肇就是那時投入李璟麾下,李璟先後滅掉閩、楚等小國,把南唐從28州拓到35州,一時間國勢強盛,軍威遠振,眾文武也是激情澎湃。可是好景不長,李璟自以為武功已可青史留名,就此停步,轉而文華風流起來。上行下效,皇帝帶頭,一批見風使舵之臣便也在宮中填詞作賦,從此武備廢弛。直到後周大兵來犯,在自己、劉仁贍等一幹忠義將領的奮勇反抗下,才將後周大軍拒於江北,可此時南唐已是失地折將。最可惜的是大將劉仁贍,孤守壽州,拒後周軍隊於城外一年有餘,其間之困苦可想而知,為振軍心,劉仁贍腰斬了意欲出逃的兒子。壽州城破後,劉仁贍被俘就義。陛下,你知道部下如此節烈奮戰嗎?再不整軍備戰,對得起諸將之鮮血嗎?

林仁肇心中一遍遍呐喊,稍解鬱悶。但是作為江南名將,他的目的不是發泄,而是在思索著,怎樣勸皇上——當今國主,重整軍心。南唐屢敗,士氣低迷。而後周趙匡胤、石重進等一幹勇將的能力不在自己之下。照此下去,即便坐擁長江天險,金陵也難當後周一擊。

樊若水、林鳴兩兄弟談古論今、縱橫南北,不覺口渴。林鳴提議去廚房喝碗綠豆湯。兩人剛走出後花園,恰見林夫人的貼身侍女小玉端著一碗蓮子羹從廚房出來。

林夫人心疼丈夫操勞國事,每日晚間都要熬一碗蓮子羹,使小玉給丈夫送去。小玉是三年前林夫人在秦淮河畔買回來的,當時小玉隻有十五歲,主家要把她賣給妓院,適逢林夫人領著丫頭月桂路過,無意中瞄了她一眼。一瞥間,小玉本能地用眼神勾住林夫人,流著淚央求林夫人把她買回去。林夫人菩薩心腸,不忍見這樣一個清秀可愛的女孩淪落風塵,恰巧她無意中發現自己的丫頭月桂有了意中人,林夫人佯作不知,其實已暗中籌備為她辦嫁妝,隻待良辰吉日給月桂一個驚喜。林家待下人好,在金陵城中是出了名的。

小玉來了不久,月桂便在林夫人的操持下,風光出嫁了。小玉心靈手巧,林夫人很滿意,便要她接替了月桂的差使。林夫人待小玉好,小玉亦是心存感激,做事盡心盡力,對林鳴更是照顧得無微不至,所以林鳴與她也格外親近,常要她陪自己一塊玩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