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問題並非出在孩子身上,而是因為這些人在有了孩子以後,對待婚姻生活的心態發生了改變,對婚姻的浪漫缺乏了主動性;又或者他們將精力全都放到了孩子身上,而忽視了對婚姻生活的經營。
愛麗絲有了女兒後,不知不覺地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孩子身上。在懷孕時她曾自私地擔心,女兒的出生會轉移走老公所有的愛,但是後來才發現事情正好相反:
“一度,整個世界裏隻有一個人,就是那個我曾視為生命全部的他。可是有了女兒以後……那天婆婆發現老公的毛衣壞了個洞,我忽然意識到已經很久沒關心,不,是沒過問老公的一切了——不再關心他的工作是否繁重、心情是否愉悅、衣服是不是足夠暖和;早上起床做飯的人由我換成了他,蹲在地上搓衣服的人由我換成了他,轉著圈收拾屋子的人由我換成了他;給孩子挑選紙尿褲、買奶嘴,給我熬粥、燉湯;白天忙工作,晚上幫我照顧……就像是一個被抽打的高速旋轉的陀螺,一刻不得停歇。”
“沒有鼓勵、沒有讚揚、沒有關心、沒有噓寒問暖、沒有思想的交流,幾個月我活在我和女兒的世界裏,他在我們的世界外盡心盡力為我們服務著,不知他是否感到了孤單,也許他沒有那個時間理理思緒。忽然覺得他有點可憐,這個要伴隨一生的人竟讓我冷落了好長一段時間。”
“如今我是一個媽媽,傾盡心血陪女兒成長是應該的,但我也要讓老公感到因為有女兒,家更溫馨、更幸福了,這才是一個妻子應做的。”
好在愛麗絲的醒悟還不算太遲。實際上,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美麗的小天使,他們的到來應該是家庭的粘合劑,而不能成為愛情的終結者。聰明智慧、熱愛生活的夫妻麵對孩子的到來,會製造出更多的機會,向對方表白:“我對你的愛沒有變。我愛我們的孩子,更愛你。”
首先,在家庭關係中,永遠把愛人放在第一位。
家庭生活中,夫妻關係是構成家庭關係的基礎。當家庭的基本關係不能和諧時,其他的關係也就無法發展好,一係列問題也會隨之產生。比如,夫妻關係如果比較融洽,那麼對孩子就更有耐心,能給孩子創造更加和諧的成長環境,並合力教育好孩子;而夫妻如果成天吵架,隻會給孩子造成心靈創傷和陰影,不利於孩子的個性成長。因此,任何時候,都要將夫妻關係列為最重要的一部分來對待。
當然,將愛人放在第一位,並不意味著忽視其他關係的存在,時時刻刻伺候照料愛人。這樣做隻會適得其反。我們要說的是,你應該在意識上、在心靈深處,始終給予愛人一個至高無上的地位——任何人也不可能代替的地位。有什麼事,要首先和愛人商量;沒什麼事,也要時時鞏固夫妻感情。畢竟,一個三角形的穩固與否,底邊始終起著最重要的作用。
其次,拉愛人“入夥”,共同陪孩子成長。
養育孩子是人生的必經階段,突然間做了爸爸媽媽,家庭成員由兩個變成了三個,的確不適應,這時夫妻雙方都需要更寬容理解對方,好好地溝通,在磨合中對孩子的撫養問題達成共識,萬不可因為一個小天使的來臨成為家庭不和睦的開始。下麵幾個原則請務必把握:
在生活習慣上,不要因為孩子的出現而發生非常大的改變,尤其不要讓孩子睡在夫妻中間,或因為怕小孩吵鬧而夫妻分房;許多分工合作的模式必須要夫妻一起建立,因此不要經常一個人帶孩子,有時也要讓愛人有表現及參與的機會;不管多忙,都要組織家庭內部活動,或是去公園、遊樂場,或是去博物館、科技館,或是直接在家裏一家人玩遊戲,既陪伴了孩子,又照顧了愛人的感受;若愛人對自己或兒女偶爾表現冷漠的態度,切忌針鋒相對地指責,可以允許愛人暫時脫離,並原諒對方的適應過程。
再次,引導孩子尊重父母的愛情。
許多人認為隻有父子(女)之愛、母子(女)之愛才是光明正大的,而夫妻之愛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不能讓孩子看見我們怎麼怎麼,那影響多不好!”——這種思想是導致孩子出生之後二人世界毀滅的誘因。而在這樣的觀念指導下,當三個人同行時,孩子會理所當然地插入父母中間;當被問到爸爸媽媽最喜歡誰時,很多孩子會以“最喜歡我!”而引以為豪;當父母親密談話時,孩子會耍賴:“你們為什麼不理我?”於是乎,父母馬上會醒悟:“就是,不能冷落了孩子。”
為了防止這種情形發生,作為父母的我們必須要有一種正確的愛的觀念:夫妻之愛是積極、健康的一種關係,為什麼不能在孩子麵前表現?然後教育、引導孩子尊重父母的愛情。這其實也是給孩子上的第一堂關於“愛”的課。
總之,在孩子降臨之初,的確會造成許多生活上的難以適應,但隻要雙方能彼此理解對方的心情,並且加以整合,孩子不但不會成為夫妻關係的障礙,還會使愛情曆久彌堅,親密關係更加堅實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