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空山隱士(1 / 2)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綄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作這首《山居秋暝》詩的乃唐朝詩壇大家,有道之士。此人姓王,單名一個維

字,字摩詰,號摩詰居士,世稱王右丞。此人文武全才,詩畫雙絕,於書法音

律亦均有涉獵,造詣頗高,堪稱全才,乃有唐一代詩壇出類拔萃之人物。這首詩係寫空

山雨後,夜幕降臨的初秋時分。皎皎明月從鬆隙間灑下萬縷青光,清清泉水在

山石上淙淙而流,竹林中綄紗女與順溪流而下的漁舟姍姍而歸的景象。此情此景,

不禁令人欣然神往,煩俗頓消。胸中縱有天大塊壘,經此一澆,亦複大平。此

詩情景交融,寫景狀物,直如行雲流水,纖毫無滯,使人如臨其境.全詩水**

融,形神兼備,蘊畫於詩。是以宋人蘇東坡在其《東坡題跋.書摩詰藍田煙雨圖》

評論曰:“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蘇大才子乃絕

頂聰明之人,兼之博學多才。持此評論,所論頗為中肯。時人殷磻在其著作

《河嶽英林集》有雲:“在泉成珠,著壁成繪”。二論持平中正,所見略同。

時當大明洪武年間,地處浙**田。時序已是初秋,武陽山下,一騎青驢,

驢上一白衣少年,這少年腰懸長劍,隻身一人一驢,正自沿著盤旋山路緩緩而行。雨後空山,空氣

格外清新。離那白衣少年數丈開外的一片竹林,忽而傳來幾聲少女嬉笑之聲。

那少年聽到笑聲不禁一勒韁繩停驢張望,放眼張去但見一片竹林,清風拂過竹

葉簌簌作響,紛紛而下。那少年運足目力張去卻不見人,清風過去隱隱飄來幾

絲歡笑之聲。當真是“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竹林左側一條小溪,三五條

漁舟順流而下,當此光景白衣少年不禁看得癡了。

口中不禁念念有詞,低聲念誦。所誦的便是這《山居秋暝》。那少年被眼前景象與詩

中意境所傾倒,不禁神馳想象,欣然有慕。心中默想:王摩詰果然大家風範,單此一

詩,便足以傲視詩壇。無怪乎蘇大才子對其推崇備至,評其:“詩中有畫,畫中有

詩”,古之人誠不我欺也。又想:王摩詰文武全才,精於詩.書.繪畫.音律,且又尚武

任俠,好言老莊之道,想必於武功一道亦必有過人之處。此詩末句:“隨意春芳歇,王

孫自可留”。當是詩人誌向高遠,不肯與世俗同流合汙。以王孫自比,此句亦流露詩

人欲尋世外桃源,遁世隱居之意。淮南小山《招隱士》:“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

久留”。兩相比較,豈非矛盾?入仕為官抑或遁世隱居,自來尚無定論。既有“桃源

何處,可避暴秦?”的避亂遁世,亦有“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歸農隱居。魏

晉時期山林隱逸之士頗多,陶潛.嵇康之流皆是。或縱情山水,詩書遣懷;或閉門謝客,醉

心音律。逮至李唐,隱居山林田園者亦複不少。似王摩詰此等人物亦有歸隱之心,可

見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這少年姓朱,單名一個璣字。朱璣家學淵

源,自小習文練武。其父朱棗,乃湘楚大商。早年亦曾中過進士,入仕為官,後因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