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回 飛雪驚變 十八(1 / 1)

其餘眾人舉刀或削或剁,那書生施展擒拿功夫,劈擊勾打,喀的一聲響,一人被他掌緣震斷了肋骨,方啟德右掌拍出,擊向那書生後心,那書生反過左掌,砰的一聲,雙掌相交,方啟德背心重重的撞向一株大樹,隨即聽得喀喇一聲響,背骨斷裂數根,口中鮮血狂噴。那書生連出九掌,分別拍在餘下眾魔刀門人的胸口,咯咯聲響,九人肋骨齊斷。方啟德縱身跳將起來,轉身就逃。

那書生喝道:“哪裏走?”右掌疾拍而出,眼見便將擊到他背心,不料方啟德正在此時左腳反踢,這一掌正好擊在他的足底,一股排山倒海的掌力反推著他向前飛去。方啟德急躍竄出,見前方有一株大樹,當即抓住樹枝,一個倒翻筋鬥,飛過了大樹。那書生飛奔向前,提起一截樹杈,揮手擲出。

雪色映照之下,樹杈猶似飛蛇,疾射而前,破空之聲大作,但聽得方啟德“啊”的一聲大叫,樹杈已插入他的後心,將他釘在地上,樹杈兀自不住晃動。朱璣與劉嫣二人看到此處,閃身從灌木叢中走了出來,走向前拱手問道:“閣下如此好身手,今日為江湖除魔,敢問閣下高姓大名?”那書生笑道:“在下姓成,草字驚雷。”

朱璣喜道:“莫非閣下是名聞天下的“正氣堂”總舵主成驚雷成大俠。那書生微微一笑道:“不敢當,正是區區在下,不知小兄弟如何稱呼?”朱璣道:晚輩朱璣,這位是我劉世伯的女兒劉嫣。”成驚雷喜道:“原來是朱兄弟,果然是英雄出少年,適才聽陳大哥說知,今日得能相救劉軍師,全憑朱兄弟運籌帷幄,指揮有方。”朱璣微笑道:“前輩誇獎,愧不敢當,不知劉世伯可好,現下身在何處?”

成驚雷黯然道:“劉軍師由於中毒在先,加之這幾日一番折騰,此刻已經命在旦夕。現下就在離這不遠的一山洞中。”朱璣,劉嫣聽得此言,不禁大是傷心。劉嫣哭道:“成舵主,麻煩你…..你帶我們去罷。”成驚雷道:“二位請隨我來。”當即成驚雷在前引路,朱璣,劉嫣二人跟隨在後。

三人展開輕身功夫,一路向西疾奔,不到一盞茶時分已來到一山洞門前。洞口兩人正在東張西望,三人一看,認得正是風千裏與陳敬業二人。陳敬業與風千裏一見三人,不禁大喜,叫道:“朱兄弟,快….。”當下五人一齊進入山洞,朱璣見那山洞往裏伸展,方圓足有五丈之闊。隻見山洞中間一塊大石,大石上鋪以茅草,茅草上躺著一人正是劉伯溫。隻見他麵容憔悴,雙目深陷,氣若遊絲。劉璉,劉景都站在旁邊,輕聲哭泣。

朱璣,劉嫣見狀,連忙疾奔而前,一人哭叫:“劉世伯……。”一人哭叫:“爹爹….”。劉伯溫見到朱璣與劉嫣來到,霎時精神一振,微笑道:“嫣兒,朱…朱賢侄,你們來了…..。劉嫣與朱璣含淚應道:“嗯”。劉伯溫伸出手來,一手拉住朱璣的右手,一手拉住劉嫣的左手,然後將二人的手放在一起。劉伯溫說道:“朱賢侄,嫣兒,你們有婚姻之約,以後要好好的….”

話未說完,連聲咳嗽。過了一會,劉伯溫續道:“嫣兒,爹爹以後不能照顧你了,你要照顧好自己。朱賢侄,你要記住我與你說過的話……將來的天下……燕王…..。”到此時劉嫣已經泣不成聲,朱璣亦是淚眼婆娑。二人含淚應道:“孩兒記住了,會好好的。”劉伯溫微微一笑,說道:“好,好,好…..”。一連說了三個好字,最後一個好字接不上來,便即嘎然而止。

眾人見狀,齊皆放聲痛哭。劉嫣更是哭得傷心之極,叫道:“爹爹…..爹爹…..”。朱璣叫道:“劉世伯,劉世伯…”。可是任憑大家怎麼叫喚,卻始終不再應聲。大明一代軍師劉伯溫,就此溘然而逝,魂登仙界。

劉伯溫一生可謂驚天地泣鬼神,一生而得成人生三不朽。古人稱“立德,立功,立言”為人生三不朽。劉伯溫一生為官清正,愛惜百姓,疾惡如仇。同情民間疾苦,主張治理天下者應關心民間疾苦,施德政,得民心。其德可昭日月,其功可居廟堂,其文可風行天下。正如北宋名臣範仲淹所說的:“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此言用在劉伯溫身上,是當之無愧的。

注:《明史.劉基傳》載:“洪武四年正月賜老歸,惟飲酒,弈棋,口不言功。邑令求見不得,微服為野人謁見。基方濯足,令從子引入茅舍。”由此可見劉伯溫當時隱居的住房之簡陋。劉伯溫對後世影響極大,《明史》評論其:“所為文章,氣昌而奇,與宋濂並為一代之宗。”民間亦有:“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小說中對於劉伯溫其人,大抵依據明史與民間傳說所寫,曆史上劉伯溫有兩個兒子,長子劉璉,次子劉璟。小說中劉伯溫愛女劉嫣為虛構人物,是為了增加小說故事情節而故意安排的,讀者可自行辨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