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章 武俠小說大時代(1 / 2)

其實梁師寫《女帝奇英傳》的觀點,正是前世人們普遍的觀點,對於武則天有了一個客觀的認識。而這個世界因為沒有女權運動和婦女解放運動,所以也自然沒有人為她翻帳。

原來唐太宗開國初年,因為地廣人稀,施行的是“均田製度”,男子十八歲以上給田一百畝,八十苗是“口分田”,二十畝是“永業田”,永業田在身死之後可以由子孫繼承,口分田則由官家收回轉給別人,後來豪強兼並,均田製施行沒有多久便名存實亡,所有田地準許自由買賣,許多窮人連“口分田”也彼富豪之家恃勢強買去了。到了武則天掌權,嚴禁買賣田地,另外寡婦無依的也有三十畝“口分田”分,因此在有唐一代,以武則天的時期,農村最為興旺。

看到這裏歐慶民老先生跟書中的上官婉兒一樣,有些發呆。這是史實啊!為什麼以前人們不從這方麵考慮,不從這方麵說話呢?是真的不知道?還是不想知道?老先生看的越發仔細了。

“他們總愛說天後為害天下,卻怎的不去聽聽老百姓的話?在老百姓眼中,想為害天下的人確是還有,但卻不是當今天後。”

“自古以來,男人們就習慣把罪孽加在女人頭上,革掉一個縣官容易,革掉這個習慣可就難了!”

“男人們做了幾千年皇帝,從來沒人閑話,一到有個女皇帝出來,就遭受到許多人的切齒痛恨,真不知是什麼道理?”

歐慶民看到這些話,心情激動,自己也有這樣的想法,隻是沒有這個作者所寫的那樣生動。老先生堅持的看到了“第七回刺客多愁感明主”就感覺眼睛酸澀,不敢再看下去。他用筆在報紙上做了標記,然後靠在了椅子上。

說實話讀到這裏,老先生與作者產生了共鳴,因為整理唐史老先生發現武則天在位時,是大唐盛世,百姓安居樂業。反而是人們盛讚的李隆基被安史之亂鬧了個灰頭土臉,並且為大唐的國祚埋下了隱患。李隆基可以說是個最有藝術欣賞力的皇帝,但是作為嗎!那是遠遠比不上武則天的。

老先生畢竟上了年紀,就早早的睡了。

第二天一早起來,歐慶民就精神抖擻的鑽進了書房,又看起了《女帝奇英傳》。說實話,他現在對這本書中的觀點非常認同,想好好看看作者還有些什麼好的觀點。

看到武則天說,“天下非一家一姓之天下。”歐慶民搖了搖頭,感覺作者在這一點上對武則天有點過譽了,武則天那時候不一定有這麼高的覺悟,但是想到武則天又真的有過想傳位給狄仁傑,所以作者做這樣的說辭也說的過去。

《女帝奇英傳》在前世的梁師作品中,也許在剛開始連載的時候看的人多,但在其後看的人就少了。梁師的作品有許多關聯,你比如說梁師的“天山係列”就有十幾部之多,一般看書的人都是想看持續的故事,所以象獨立成篇的《女帝奇英傳》看的人就比較少些。但是,這個世界關於武則天的評價極其不公平,所以這本書中的觀點極其鮮明,讓人看了眼前一亮。

歐慶民老先生正是持這種觀點的人,所以他看到這種觀點的書,自然覺得深合口味。老先生隻用兩個小時的時間就讀完了《萍蹤俠影錄》、《大人物》,覺得還不錯,值得一看。但是看《女帝奇英傳》老先生卻一連看了好幾天,既然欣賞書中的觀點,自然要細細品味。

直到看完了所有的連載,歐慶民才有點意猶未盡的在本子上寫道“《女帝奇英傳》一書,發前人不敢發之言,想前人不敢想之事,作者有大胸襟、大氣魄。同意書中的許多觀點,一是老百姓其實不關注誰當皇帝的,隻有讀書人才把正統二字掛在嘴上,為自己掙得利益,老百姓隻關心衣、食、住而已,滿足了這個條件,那麼哪個朝代都是鐵打的江山,沒有農夫參加的造反是不能成事的。”

“二是,一提武則天就說穢亂後宮、暴虐殺人,但就象書中說的一樣,男人做皇帝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還隔幾年就選秀女,所以無論哪個皇帝在這一點上都要比武則天為害更烈,為何單說武則天。武則天重用酷吏,殺害大臣那是有的,但與百姓無傷,死的都是些皇親國戚、高官顯貴,這些都觸犯了讀書人的利益,所以被罵的最重,讀書人的事嗎!”

“書中主角李逸黯然失色,反不如上官婉兒和武則天刻畫的那麼真實、動人。看了半天感覺書中的主角是武則天,雖然武則天出現的不是很多,但書中任何事都繞不過她,所以對書名深有同感,《女帝奇英傳》這個名字起的好,女帝在前,奇英在後;女帝為主,奇英為輔;明說奇英,暗講女帝。實為不可多得一奇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