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七章 熊沐的煩惱(1 / 2)

熊沐給李子信打電話其實沒有什麼事情,但是你要說事情不重要也不對,至少這件事情對熊沐而言非常重要,而且還事關李子信。

熊沐病倒住院的時候,李子信替他捉筆寫了《大人物》一書,這本書一開始就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當時冀州晚報的銷量一度快要追上武林風。尤其是歐慶民老先生品論武俠的時候,提了一嘴《大人物》這本,這可把鬧火了,實體書出版至今已經快一百萬的銷量了。要知道前幾年武俠因為沒有影響力大的作品,一直作為一個小眾作品,銷量一年也就是八九十萬還不到百萬的銷量。而《大人物》一書才上市多少時間,就已經快要賣百萬冊了。隻是這一本書的實體出版熊沐現在就已經拿到手上百萬版稅,所以說熊沐贈房、子信贈書到底誰吃虧誰占便宜,還真的很難說清楚。

但是,這也導致了一個後遺症。《大人物》一書結束後,熊沐接著連載《牧羽傳奇》,但是成績並不理想,至少是跟熊沐心中想的有很大差距。

李子信當時寫《大人物》,實在是當時天時地利人和,都讓他想到了古龍先生和他的《大人物》,而且熊沐的文筆確實與古龍前期的文筆非常象。但是,李子信當時也沒有想清楚,他卻沒想到古龍畢竟入行較晚,在他寫書之前已經經過了梁師和金庸的洗禮,在此基礎上古龍先生博采眾家之長,又結合戲劇、詩歌、外國文學等才創造出自己的風格,尤其《大人物》一書已經是古龍先生比較成熟的作品之一。

而熊沐雖然寫作手法與古龍前期非常想象,但是梁師的作品李子信到現在也隻不過寫完兩部還有一部在連載,金庸先生的作品更是隻有一本短篇《越女劍》。在其他武俠還都是鏢師押鏢、擂台打擂、學武報仇的情況下;在很多武俠都開始模仿夢驚兩界作品的情況下;尤其是西學在中國的地位和流傳並不受待見的情況下,你讓熊沐怎麼能學會古龍先生的寫作風格。別說熊沐,就說前世古龍先生之後,真正能學到他寫作風格的人一個都沒有。有人說溫瑞安象,其實溫瑞安隻是一些段落和句子象古龍,真正的內涵和古龍相差極遠,寫的高低先不說誰都有個判斷,他們的實質並不是一種表達方式。

這就造成了一種現象,熊沐的《牧羽傳奇》寫的非常用心,而且也采取了一些《大人物》之中的表達方式,但是還有很大一部分讀者並不買賬。古龍先生的書並不是任何人都能複製的,就是李子信在這個世界把古龍先生的作品發表了出來,但是你要讓他自己寫一部古龍風格的武俠,他也難受。要是學梁師或者金庸寫作,雖然不一定有兩位宗師寫的那樣經典,但是總有個似模似樣。

熊沐就是為了這個感到困惑,他明明感覺到自己的這一部,已經比以前的作品有了很大的進步,但卻還有那麼多的讀者不滿意。他又細細的看了兩遍《大人物》一書,真的感覺到一種差距,倒不是文筆上自己差了,而是一種書籍的內核,自己與《大人物》一書的內核有很多差別。《大人物》一書即是在說大人物,也是在說普通人,更是在說普通人中的大人物,大人物中的普通人,他所表達的含義多種多樣,端的看讀者怎樣理解了。但是自己的卻還達不到這樣的高度,自己隻是把自己的想法,通過讓讀者明白,自己寫書的想法就是讀者的理解,這種強加給讀者的感覺,而不是《大人物》那樣讓讀者自己去解讀,才是最大的差距。

熊沐在心中感慨,子信不過是事急捉筆而已,何況他在文筆之中還有點模仿自己的寫作文風,但是他那已經不叫模仿了,而是有種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感覺,至少熊沐知道《大人物》一書,比自己所有都寫的好!他想把子信叫來跟自己討論一下,看看自己到底是哪些方麵有差距。熊沐並不是一個矯情的人,也不是一個死不認輸的人,子信寫的確實比自己好,那自己就跟他學習——學無先後,達者為師。這點心胸自己還是有的,何況超越自己的還是自己的好兄弟。

李子信進屋的時候,熊沐正跟薛重和顧永在喝酒。

“永叔!你也在啊?”李子信高興的跟大家打招呼,“熊哥,薛哥你們都在啊!”

熊沐招了招手,說:“快來,就等你了。我們都等不及喝上了。”

李子信坐在椅子上,笑著說:“等我那是我的榮幸,但是酒就不必等我了。你們全喝了我也不介意。”

到底還是老師關心弟子,顧永白了熊沐一眼,說道:“別聽老酒鬼瞎說,我來的時候,他就已經跟薛重喝開了,自己酒蟲作祟還非要把責任推別人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