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信雖然在報紙上發表了“拿來主義”一文,但是卻一點泡也沒有冒起。而他也不以為意,因為這本來就是一個被說爛的觀點,持此觀點的人不要太多。但是他不以為意卻不代表別人也是這個看法。
在李子信的文章登報的第二天,《越女劍》劇組的譚春妮被采訪時,聲稱支持李子信的看法,並說李子信的文章寫的非常好,觀點新穎。
看到這個報道,李子信感激中又非常尷尬,春妮姐對他的支持他是非常感激的,之所以感到尷尬是因為,你讓譚春妮靜下心來看完一篇這樣的文章簡直不可思議。而且在采訪中她的許多說辭也讓明眼人一聽就知道,她其實根本沒有看懂這篇文章,她之所以支持其實都是因為人而已。
她要是直說李子信文筆好也就罷了,關鍵她還說李子信文章中的觀點新穎,這就露了陷了。要知道“拿來主義”一文其實主要闡述的就是批判接受的觀點,這個觀點早已有之,並沒有什麼新穎之處。所以在采訪的最後,大家關注的都已經不是她說的文章了,而是都在打聽她跟李子信是什麼關係了。
譚春妮還得意的給李子信打電話表功,她以為自己又一次對子信表達了自己無私的支持。李子信好笑的誇獎著這個直爽的姐姐,還真不敢把實情說給她聽,因為即使說出來大咧咧的春妮姐也不會感到尷尬,反而是說話的人才是最尷尬的。不過轉過頭想想,李子信對這件事覺得最多的還是好笑和感動。
“這個就是春妮姐啊?”看著電視上正接受采訪的譚春妮,葉雨致捂著嘴盡量不讓自己笑出來,但是她眼中的笑意誰都看得出來。
“恩!”
“她對你的支持還真的是毫無保留啊!”女人的情緒真的有點讓人想不明白,葉雨致轉眼間就好像又被譚春妮這樣不怕尷尬的樣子感動了。
“她就是這樣大大咧咧的,說話都不經大腦。不過春妮姐對我非常好,人也很爽朗,就是讀書不多。”李子信看著電視中穿著一身戲服的譚春妮,嘴邊帶著一抹溫柔。
葉雨致輕輕的抓住他的手,“春妮姐不是說下個星期電影就要上線嗎?你去不去。”
“去!我兩一起去。”李子信反握著致姐的小手,細心的看著她的掌紋,“張導的麵子不能不給,春妮姐的麵子更是不能不給。再說了我現在也是朱氏傳媒的股東了,這又是我第一部搬上大熒幕的影片,所以一定要去。”
《越女劍》這部短篇經過幾個月的拍攝終於要搬上大熒幕了,說實話李子信的心裏還是非常忐忑的,要是改編成績不好,自己的作品就會在估價上降低一大截。
不過他雖然忐忑,隻是心裏激動倒並不是沒有信心。要知道張樹在拍攝電影的時候,李子信雖然沒有幹涉他的拍攝過程,但是也對他提過很多前世自己知道的電影拍攝手段和新派武俠電影的特點。張樹對這一點也是讚不絕口,一直說子信不來拍電影實在是一個損失。
《越女劍》是第一部武俠改編電影,夢驚兩界這段時間引起的熱議又沸沸揚揚的,朱氏傳媒對影片的宣傳也是不遺餘力,這樣的情況下李子信根本不相信電影會不火,關鍵就是看票房多少了。去年的票房冠軍已經達到了一億三千萬,就看《越女劍》能取得怎樣的成績了。
電影的首映式被安排在了京都文華大劇院,這家劇院是朱氏傳媒在京都的地標性建築,20個放映廳,5000多個座位,非常華麗。為了能一炮打響,朱氏也是下了真功夫了,除了安排自己旗下的大牌明星來捧場之外,還邀請了非常多的名人,象著名作家煙波客、鳳雛生,著名詞曲創作人顧永都在邀請之列。還有許多影評人和從其他公司邀請而來的影星、歌星。
說起邀請人,就不得不提一下張樹張大導演。前一天張樹上百個電話撥出去,讓自己在演藝圈的朋友都來給自己助陣。其結果就是《越女劍》首映日當天,整個京都居然沒有一個劇組能開工,沒有一台綜藝節目能錄製,因為所有在京都的大牌藝人都被張樹點名叫走了。從這一點上看張樹不隻是在演藝界聲名遠播,而且還是好名聲,大家都願意賣他麵子。真是了不起,怪不得很多人見了他的麵都叫大哥,還真有大哥的派頭。
李子信本來是想跟熊沐、顧永一起去京都的,薛重有事已經打了招呼就不過去了。但是考慮到致姐雖然在京都上學,但是其實一直都沒有逛過京都,所以他們決定早一天先去。
走在京都寬敞的大街上,葉雨致非常高興,大學四年雖然一直在京都上學,但是她卻一直沒有上過街,既是因為家庭狀況的約束,也是因為一直要努力學習沒有時間。今天能跟子信在京都逛街讓她興奮的好像一隻嘰嘰喳喳的小鳥,莊嚴肅穆的故宮、美麗的天壇、頤和園都留下了她的歡聲笑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