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三十一章 疑似作弊?(1 / 2)

李子信是所有考生裏,第一個動筆的人。場外看大屏幕的觀眾對這一點看的尤其清楚,其他考生還在考量的時候,李子信已經在稿紙上寫下了流利的行書。

雖然曾經臨摹過其他人的作品,但是總的來說李子信的書法,還是師法於顏真卿,顏柳的楷書並稱為“顏筋柳骨”。而顏真卿的行書一樣是宗師級別,要知道他的《祭侄文稿》和王羲之的《蘭亭集序》、蘇軾的《寒食帖》,並稱為三大行書,就可以知道他在行書上的功力了。

李子信寫的很認真,他寫的是行楷,而不是行草。其實李子信練書法就沒有怎麼練過草書,大概是性格謹慎的緣故吧,寫草書總是不得勁。草書要寫出那種瀟灑狂放的心胸和隨意灑脫的意境,李子信覺得這種理念有點跟自己性格不合,才會導致自己一直寫不好草書,所以即便是行書,他也是以行楷為主,行草為輔。

字與字之間有實連、有意連、有時斷時續,大小相間、疏密得體,用墨濃淡得宜。他的起筆、收筆、轉折之處,已經擺脫了刻意求工整的境界,線條沉厚有勁,整體看來放任隨意、富有情韻。

這樣的字,當然是好字,而且是不可多得的好字。但是場外卻已經開始大嘩,不少人都開始喊起了“作弊!”

李子信隻是看了幾眼屏幕上的題目,就低頭開始寫字,幾乎沒有停歇,如果不是寫幾行就要等墨跡幹了,才能往下寫,恐怕就這二三百字,他早就寫完了。在抄寫的過程中,他一直沒有抬頭,大屏幕上的影像,讓所有人都看到了這一點。

李子信對考試的嚴謹形式讚歎不已,但是全場的觀眾卻不是這樣的,他們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要知道這樣的考試,從好多年以前,就已經是這樣的規程了。

大家都清晰的知道,這樣的考試,每次出題多少,選擇多少。但是無論其他的怎麼樣,考題還從來沒有泄露過,因為參加的這些文化人還都是要臉麵的,如果鬧出作弊的事情,在如今中華對國文這樣重視的情況下,就是天大的醜聞了。

但是現在在眾目睽睽之下,李子信竟然幾乎不用看題目,就可以一鼓作氣把一篇二三百字的文章寫下來,那麼他不是作弊是什麼?他肯定早已經知道考題了!

場外觀眾的呼喊聲,越來越大。蘇秀秀、葛舒等人都沉默以對,雖然他們也不相信夢驚兩界會作弊,但是他們所看到的景象,卻讓他們無話可說,隻能捏著一把冷汗,為他擔心。

不隻是觀眾看到了這樣的情況,李子信寫字的情況,就連審稿組的人都看見了,許多人也交頭接耳的議論了起來。

交叉審稿組統一了一下意見,作為其中年紀最大的胡章發了話。

“安靜!現場請安靜!”

“作為審稿組的成員,在這樣的賽事上,我是不相信有人會作弊的,但是既然影像已經忠實的記錄了正在發生的事情,那麼我們五十一位交叉審稿人,有理由要求主審組給予一個明確的答複。”

這樣的發言,讓會場一片安靜,所有人都看著正在商量的主審組人員。

“我們也不認為有人會作弊,但是同樣為了公正,當李子信同學確信他答題完畢後,即將接受現場問詢。”

這樣的事情是第一次發生,而這樣的解決辦法也是最好的解決辦法。不能說大家從這種現象中認為李子信作弊,就中斷他的考試吧!隻能讓他考完,然後接受現場問詢,他必須給出合理的解釋,才能算做成績有效。

字數不多,李子信又心中有數,即便要等墨幹,他寫完整個考題也就用了十分鍾左右。

場外還沒有討論出辦法的時候,他已經答題完畢,正在檢查。

等場外給出答案的時候,他從褲兜裏掏出自己的私章,輕輕的按在了宣紙的下麵,滿意的點了點頭。

“老張,你怎麼看?”

張鎮生和胡章坐的很近,張鎮生無所謂的說:“我不認為他作弊,沒有這個必要。”

“我也這麼認為。”

“既然不是作弊,難道他看過這篇遊記?”

“更不可能!這樣偏僻晦澀的遊記,我們審稿組都沒有幾人看過,何況一個高中生。”

“那就隻有一種可能了。”

張鎮生和胡章相視一笑,笑容之中有震驚、有讚歎、有羨慕!

“這種人曆史上有好幾個,過目不忘!”

“不止!還要加上超強的心算能力,不然他即使記住了題目,也不可能頃刻之間就開始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