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心憂天下(2)(1 / 3)

部隊辦事,講究雷厲風行。韓政委很快看了材料,覺得這個材料,內容挺充實,就是題目比較一般,叫《雷鋒同誌模範事跡材料》,這和文章以雷鋒自述的寫法有點不大合爐。他把趙玉瑞、吳廣信、陳廣生找來,說出自己的意見。趙玉瑞提出:“我看,把雷鋒同誌請來,聽聽他有什麼意見。”韓政委拍板:“好,你們先和雷鋒談談。”

雷鋒來到團政治處,三人慎重地把材料拿給他看。誰知,雷鋒眉頭一皺,稿子一甩,發起了脾氣:“搞這個東西幹什麼?我不看!”趙玉瑞沒料到是這樣:“哎,雷鋒,這事是首長定的,你一定要看,一定要搞好。”吳廣信說:“看哪裏寫得不好,或與事實有出入,你就改,就刪。”陳廣生拍著他的肩膀:“雷鋒,你別客氣。”雷鋒看著三位比他年長的軍官,對他來說也可以稱首長的同誌這樣誠懇,便重新拿起材料:“我是什麼模範?我看這題目就不好。”他掏出鋼筆,毫不客氣地把《雷鋒同誌模範事跡材料》幾個字給劃了。邊看邊刪改,修訂了幾處,最後揮筆寫下《解放後我有了家,我的母親就是黨》幾個字。這麼一改,就全順了。有了家,有了母親,為家,為母親盡力,是應當的呀!陳廣生一看,說:“好!”趙玉瑞、吳廣信也異口同聲:“好!好!好!”陳廣生深情地注視著雷鋒。他想:雷鋒親自改定的這個題目,真是言簡意賅。不僅準確地概括了他的身世和他對黨的一片赤誠,而且同材料的自述形式、內容渾然一體。

材料得到韓政委的首肯:“《解放後我有了家,我的母親就是黨》,這個題目很好。就這樣定稿。”隨即韓政委主持召開團黨委擴大會。韓政委在聽取同誌們的發言後,作了總結講話:“今天這個會,是黨委擴大會,擴大到哪一級?我和團長商量,凡是跟雷鋒事情有關的同誌都參加。議題隻有一個,就是研究雷鋒,研究寫雷鋒的這個材料,樹雷鋒為我們團的節約標兵。剛才,同誌們的發言都很好,對雷鋒作了充分的肯定。現在,我講三點意見:一、雷鋒出在我們團,我們要帶頭把這麵旗幟舉起來;二、雷鋒很年輕,正在成長中,一定要抓好對他的培養教育,此事由劉家樂副政委負責,運輸連黨支部要給團黨委當好參謀;三、宣傳報道一定要實事求是,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不許講假話。千萬千萬牢記這一條。另外,關於這篇材料,政治處要加一段按語……這按語嘛,我親自來寫!”

韓政委的按語一氣嗬成:“最近,黨中央發出了增產節約的指示,1960年入伍的新戰士雷鋒同誌堅決響應中央號召,處處省吃儉用,從不亂花一分錢,以積少成多、點滴成河的節約精神,把入伍前後積存的200元錢,分別支援了人民公社和災區人民,受到了撫順、遼陽人民和政府的讚揚。雷鋒同誌這種為了人民勤儉節約的精神,積極支援社會主義的高貴品德,理應成為我們每個同誌學習的榜樣。”

韓政委寫完這段按語,略為沉思一下,就在稿紙的右上方批示:“立即打印30份,發各連黨支部和司政後機關學習,同時上報軍區工程兵政治部。韓萬金1960年9月14日”。

工程兵十團把雷鋒樹為節約標兵,十團營區牆上掛起橫幅:“向節約標兵雷鋒同誌學習”。連隊的黑板報,寫出大幅標題:“學雷鋒、趕雷鋒、超雷鋒!”雷鋒所在的四班,也寫上了“學習雷鋒為國分憂發憤圖強”的標語。四班開班務會,戰士們爭相發言。喬安山說:“同誌們都知道,我不愛說話,也不會說話,笨嘴拙舌的。要說學雷鋒,我可得發言。遼陽是我的老家。可是寄100元錢給災區的是湖南人雷鋒,以我的名義給我家裏寄三次錢的,是我的戰友雷鋒。這次家鄉鬧水災,連裏批準我探家。當我娘吃著雷鋒為她老人家買的點心時,對我說:兒呀,你在部隊遇上貴人了!我說:娘,我在部隊遇到的不是什麼貴人,而是我的引路人!”

時勢造就了雷鋒!雷鋒站在了時代前列!

1960年10月5日,剛剛過完國慶節,又到了農曆中秋佳節。在明亮的月光下,連隊司務長分給每人四塊月餅。當年,正是國家困難時期,食品店買月餅,要憑糧票計劃供應,這四塊月餅可來之不易。戰友們有說有笑,邊吃邊談。可是,雷鋒領到月餅後,卻一口也沒吃,悄悄走到門外,眼望明月,想起了13年前的中秋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