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轟動效應(1 / 3)

追悼會結束後,陳雅娟、鄒靜坤、孫桂琴、李英敏、何文魯、調皮精一幫孩子來到工程兵十團駐地,圍著韓政委、吳團長、虞連長、高指導員提要求。陳雅娟說:“敬愛的解放軍叔叔,我們有一個要求。”高指導員問:“有什麼要求?盡管說!”陳雅娟說:“雷鋒叔叔不在了……”話沒說完,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淚。她一哭,跟著她來的孩子們也一起哭。虞連長安慰道:“好孩子,別哭,別哭。雷鋒叔叔不在了。還有我們哪!我們都會像雷鋒叔叔一樣關心你們,愛護你們。”陳雅娟抹去眼淚:“我們見不到雷鋒叔叔,要再看看他用過的東西。”韓政委一聽,這倒是個好主意,也是懷念雷鋒的好辦法。雷鋒不需要眼淚,他要看到行動。韓政委立即說:“這好辦。孩子們,一定滿足你們的願望。我們把雷鋒叔叔的遺物整理出來,加上說明,辦一個展覽。你們想看,就可以來看。”孩子們興奮起來,連聲說:“謝謝,謝謝解放軍叔叔。”韓政委命令:“陳廣生同誌,這個任務就交給你了。”“是。”陳廣生立即行動起來。

陳廣生領十幾名幹部戰士,在部隊空置的營房裏粉刷牆壁,布置展品桌。雷鋒的遺物:紅皮箱,“節約箱”,工具箱,學過的《毛選》,看過的書刊,用過的筆和日記本,槍支,補過的衣服,穿過的鞋襪……有的擺放在展桌上,有的鑲嵌在牆壁特製的板麵上。陳廣生在綠膠合板上書寫說明詞。牆上掛著橫幅:“雷鋒烈士遺物展覽室”。

這個展覽就算辦成了。趙老師,陳雅娟、鄒靜坤、孫桂琴、李英敏、何文魯、調皮精等本溪路、建設街兩個學校的師生首先來參觀。回去組織座談討論,寫作文,談體會。“工程兵十團有個雷鋒遺物展覽”的消息不脛而走,附近工廠的工人、機關幹部、中學生、大學生,還有駐地居民,陸陸續續都來參觀了。韓政委指示:人民群眾要來參觀雷鋒遺物的,部隊一律歡迎,展覽對外開放。結果,不過20幾天,就接待了近萬名觀眾。此事驚動了撫順市總工會、團市委、市婦聯的同誌。他們前來參觀後提出:撫順人民懷念雷鋒,這個展覽辦得很及時,希望能把展品搬到市工人文化宮展廳重新布展,讓全市人民特別是青少年都看一看,讓更多的人從雷鋒身上吸取精神力量,受到教育。經部隊領導同意後,撫順市當即重新籌劃舉辦“雷鋒烈士事跡展覽”,在撫順市工人文化宮展出。這是全國第一個全麵介紹雷鋒事跡的展覽,短短40天,有12萬多人參觀。接著,中央報刊、電台找上門,四麵八方來訪的記者、作家、詩人們雲集撫順。《撫順日報》捷足先登,首先連載了一個月的長篇通訊《毛主席的好戰士》。這個稿子,就是陳廣生在雷鋒犧牲前修改的《向陽坡上長勁苗》。軍內外報刊發表的長篇通訊,如《遼寧日報》、《中國青年報》、《前進報》發表的《永生的戰士》,《解放軍報》發表的《偉大的戰士》,《中國青年》雜誌發表的《共產主義戰士—雷鋒》,都是依據《撫順日報》連載的文章改寫成篇的。邀請陳廣生去作雷鋒事跡報告的單位,更是不計其數……

一時間,雷鋒熱席卷了撫順。學雷鋒活動從這裏走向了全國。

1962年年底,工程兵十團遵照上級指示,部署評“四好”連隊、“五好”戰士的工作。一位副團長在會上提出:“雷鋒同誌的死,十分可惜。嚴格地說,這是運輸連的重大事故,也是四班的重大事故。按照‘四好’連隊、‘四好’班的條件,它這次都不能評為‘四好’連隊、‘四好’班。”有的幹部也讚成這種意見:“說得對。而且事故的責任還沒有追究……”

一向脾氣溫和的韓政委,突然把桌子一拍:“這是什麼話?雷鋒因公犧牲,是任何人都無法意料的。這一點軍地雙方的保衛、公安部門,已經作了勘察、調查,上級已經作了結論,是一起無法意料的不幸事故,雷鋒因公犧牲。現在又來翻什麼燒餅?我的意見,運輸連出了這種事,不評‘四好’連隊沒得說,但雷鋒生前帶的四班一直是個先進集體,為了繼承和發揚雷鋒精神,四班不僅應該評上‘四好’班,我還想請求上級黨委命名他們為‘雷鋒班’。”吳團長緊接著發言:“我同意韓政委的意見。雷鋒精神,是我們部隊的光榮。我們都是雷鋒的戰友,宣傳雷鋒、學習雷鋒,是我們的責任。”

劉家樂副政委也說:“韓政委、吳團長說得很好,我完全同意。我認為,雷鋒不是一般的戰士。他的特點,就是平凡中見偉大。他做的事,在很多人看來,都是瑣碎小事,人人做得到,可人人又不去做。雷鋒卻天天在做!這是夠我們學一輩子的。”副政委兼組織股長趙玉瑞隻說了短短一句:“同意韓政委意見。”大家紛紛舉手:“同意韓政委意見。”最後,連持反對態度的副團長及那名幹部,也舉起了右手,讚同韓政委的意見。是啊,他們都是雷鋒的戰友。戰友犧牲了,我們能為他做什麼呢?烈士不需要眼淚,要的是行動!要看見他未竟的事業後繼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