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人都以為,我們既然要剿滅曹魏匡扶漢室,就要聯合東吳,共同對敵。
今天,我們如果暗中偷襲東吳,即使成功,天下人也不會理解我們的舉動。這是動兵之前速發檄文的動機之一。
其二,發布檄文以壯自行,以驚敵膽。孫權周瑜,自視甚高,以為天下無敵。我就要發布檄文,昭示天下,讓孫權周瑜知道,我劉琮從明處過來收拾他,不偷雞摸狗的辦事。同時,讓天下人明白我劉琮討吳有理有利有節,以便收複東吳以後,使東吳軍民傾心歸附。”
魏延聽後,誠心悅服,讚道:“主公遠見,我等不如。願聽主公命令,隨時上陣廝殺。”
劉琮聽後笑道:“這次討伐東吳,誌在必得。全賴眾將努力。恩,徐元直將檄文讀給眾將聽聽。”
這次調兵遣將討伐東吳,劉琮覺得身邊缺少一個文吏主薄管理軍中雜事,所以臨渡江之前,就將徐庶調過來,做自己的隨軍謀僚。
這篇檄文就是徐庶根據劉琮擬定寫就的。
於是,徐庶就將檄文讀了一遍,大意是:“東吳孫權,其父無視朝廷,擅自興兵竊占江南大片土地,據為己有。
孫堅既得江南土地,本該安分守己,鼓勵農桑,善待黎民,為國戍邊,保一境之平安。但是,孫堅賊心不足,野心貪大,妄想著禍亂天下,廢漢自立。
孫堅竊據江南來,數次無端興兵,致使大江上下數遭兵燹之害,兩岸百姓叫苦連天,恨不得生啖其肉。
孫堅逆天道妄行,故惹得天怒人怨,咎由自取,終於建安某年,進攻荊州之時,中箭身亡。
其子孫策,承父業繼續霸占江南,其賊性與其父同出一轍,生性乖戾,逞強霸道,自以為天下無敵,後來得罪天道神明,自取滅亡。
孫家之脈,延至孫權之後,依然不思悔改,數次進攻江夏,妄想占據荊州來與朝廷抗衡。
後來賊誌難以得逞,便暗中聯絡荊州衙門,妄想與荊州聯手起事謀反,攻克許都,廢漢自立,與荊州平分天下。
荊州治中劉琮者,乃是皇室嫡係子孫,識得孫權陰謀,痛斥孫權使者,決定斷絕孫劉聯盟,堅決維護漢室正統,與逆臣奸賊不共戴天。
孫權惱羞成怒,無辜發兵進攻荊州,一月前,又派賊將呂蒙帶數千吳兵偷襲荊州諸郡,刺殺長沙太守韓玄,刺傷江夏太守黃祖,燒毀大江兩岸數十座糧倉,攻克兵營三處,殺是荊州將士上千人。
更令人切齒者,是吳兵奉孫權之命,將襄江兩岸養蠶難民大肆殺戮,以致將荊州難民一年養蠶的收獲盡數焚毀。
東吳孫權賊道妄行天怒人怨。
為維護漢家正統,保黎民百姓平安生活,荊州治中劉琮秉承聖旨皇命,親帶精兵十萬,良將千員,戰船數百艘,渡過大江,過來討伐漢賊孫權。
大軍到日,漢賊孫權,聞風喪膽,惶惶不可終日。
為此,荊州治中劉琮昭告江南百姓:此次討伐東吳,隻在緝拿漢賊孫權及幫凶一夥,絕不禍及士卒黎民。
有活捉孫權獻俘者 ,賞千金,封萬戶侯。
荊州衙門治中奉皇命昭告天下,昭告如律!”
眾將聽了,一齊掩麵嬉笑。
魏延問道:“主公,您聽這幾句——‘暗中聯絡荊州衙門,妄想與荊州聯手起事謀反,攻克許都,廢漢自立,與荊州平分天下’。哈哈。末將沒有見說東吳有此舉動啊!怎麼還好誣陷東吳呢?”
劉琮就笑起來,罵道:“魏延,你娘的,你太實在了。欲殺之罪,何患無有?我要收拾孫權,不給他按上謀反罪名,天下人豈能盡力支持?
你,不懂政治!
行刑囚犯尚要列數罪行呢,何況討伐孫權!孬好他也是朝廷命官啊。”
魏延邊點頭微笑,不再疑惑。
於是,劉琮頒布命令:“諸將聽令!東吳水師已於前日逃回柴桑碼頭和鄱陽湖大營。命令甘寧,帶領江夏水師主力,分兵監視東吳水師。暫時不與之戰。等陸上戰鬥結束,再全力以赴解決東吳水師。
命令魏延帶兵一萬,即日趕赴長沙,從長沙出兵到豫章,攻克豫章以後,就地駐守,從側麵威脅柴桑吳軍主力,等我軍攻克武昌以後,再向柴桑進軍,與趙雲鄧豹合力攻擊柴桑吳郡。
命令趙雲鄧豹,各自帶兵一萬,分道往武昌進軍,到達武昌以後,合力攻城,務必攻克武昌。”
眾將領命出帳調撥人馬而去。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