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技巧(3 / 3)

?學會用已有的想象手法適時地融入作文

¨從說到寫,學生自己獨立創作。

看圖作文

單幅圖

¨觀察圖畫,用一、兩句話說出圖意。

這通常是事情的經過,是作文的主要部分,再根據圖意展開想象:往前想,說出事情的起因;往後想,說出事情的結果,分別用一、兩句話表達出來,然後根據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列出提綱。這就是作文的基本框架了。

¨學會說具體,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進行想象。

有順序地逐一對圖進行局部觀察和具體分析,弄清圖上所表現的時、地、人、事,抓住畫麵的主要內容,觀察的順序可以是先觀察環境,再觀察人物等。在此基礎上說說具體。

¨經整理後有條理、連貫地寫下來。

這是在前兩個步驟的基礎上進行的,如果說前兩步是引導學生從內容展開想象的話,那麼在這個步驟中,則鼓勵學生重視想象手法的運用,盡量有選擇地采用一些想象手法,使自己的文章更加生動、形象

多幅圖

¨給每幅圖說一句話。

先把幾幅圖大致地看一遍,看看大概說了什麼,整體內容是什麼。隨後給每一幅畫用一句話來概括。

¨想想圖與圖之間有什麼聯係。

細致地觀察每幅畫,把幾幅連起來看,特別注意前後有什麼變化,如:人的動作、神態;哪些東西沒有了,又增添了什麼東西,想想這些和畫意有什麼關係。

¨仔細觀察畫麵,通過合理想象,把重點圖說具體。

確定畫麵中誰是主要人物,誰是次要人物,人物之間的關係是什麼。聯係每幅圖中的人和物的關係,確定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同時確定表達文章主要意思的圖為描寫重點,根據畫麵內容,進行合理想象。如:事情是在什麼時候,什麼地點發生的,畫中人物是怎樣想、怎樣說、怎樣做的,事情是如何發展變化的,其中的原因是什麼,結果又如何。

¨經整理後,連貫、通順地寫下來。

通過上述三步的準備,接著就該進行內容的有機整合。這也是非常關鍵的一步。引導孩子在寫時必須融入想象手法,合理的安排好各個情節。

擴寫與續寫

¨指導學生剖析原文,把握要點。

要指導學生在寫前先認真閱讀,剖析原文,領會原文的思想內容和形式特點,在充分把握全文的中心思想和篇章結構的基礎上,確定每個層次的要點。

¨廣開學生思路,合理想象。

指導學生擴寫、續寫時要圍繞原文的要點,進行由此及彼,由小到大,由少到多地想象和聯想,這是最主要的一環。

¨編寫寫作提綱,理清順序。

為了使學生易於展開想象,在指導時,可根據原文的要求,協助學生編擬出要點提綱,供學生借鑒,便於學生展開想象。

¨謀局布篇,完整地寫下來。

在此基礎上,學生假設處在這種環境中,為篇章合理安排好結構,準確地把握文章的重點和中心,運用學過的寫作方法,寫出符合要求的作文。

研究成效

兩年的實驗和研究,對小學語文想象作文教學的方法和步驟有了較熟的操作,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具體表現在:

(一)教師角度

兩年的實驗和研究,使教師樹立了新的作文教學觀念,提高了想象作文課堂教學的能力,取得明顯成效。

通過對該課題的探索,教師逐步能夠改變傳統的作文教學模式,特別是在對作文的技巧、方法上采取模糊教學,更注重的是發展學生的想象力,觀察力等作文的綜合能力。善於找出自身教學中的弊端,運用合理的方法進行教學,同時注重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經常性的設計一些新穎、獨特的練習,發展自己的想象力,獨創性。

(二)學生角度

1、學生學習作文興趣盎然。

實驗班對上作文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經問卷,學生對想象作文的興趣已上升至75%。上課時情緒高漲,精神振奮,思維活躍,想象積極,發言踴躍。兩年裏,學生閱讀了無數文學作品,參觀了不少地方,進行了無數次的有創意勞動。他們中的一些優秀想象作文在各類雜誌上刊登。

2、學生的想象力豐富了。

在教師們辛勤地輔導下,孩子積累了許多生活積澱,他們的想象力豐富了,在想象作文中更善於運用想象的手法進行寫作,內容生動了,有趣了。在未進行想象練習時,學生曾寫過雲這一自然景物,很多學生基本上都隻會從形狀上來進行一定的描寫,諸如:天上的雲朵白白的,像團團的棉花,又像厚厚的棉被。而進行想象作文教學後,大大豐富了內容。如:天上的雲朵像頑皮的小孩,一會團在一起玩遊戲,一會又為了一點小事而鬧別扭,各奔了東西,這可把天空媽媽急壞了。很明顯在比喻的同時又加上的擬人的想象。還有:天空中的雲朵白白的,柔柔的。既有雪花的純潔,有又棉被的柔和。摘一朵捧在手重,輕輕的,感覺肯定很舒服!這中夾雜著對比和猜測的想象句子充滿了童趣。

在進行想象作文的訓練中,潛意識裏教會了孩子寫生活作文。在課間的小作文裏,孩子對身邊事物的描寫善於運用想象了,因此,內容就顯得充實了,完整了,形象了。

3、學生寫作題材豐富了。

學生通過一係列的想象練習,想象能力提高得很快,表現在能很快地由一個物想象到另一個物,由單種手法的描寫逐漸使用多種手法。這樣學生的題材慢慢就隨之拓寬了,豐富了。

注意事項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有許多事都是我們親身經曆、親眼所見、親耳所聞,而且大多是普普通通,平平常常的小事,如何把這些小事作為材料來寫或作文呢?請注意以下幾點:

⒈如果根據題目的要求選定了某件事,你就要對這件事進行認真的回憶,並仔細琢磨,反複思考,挖掘出這件事中含有的生活道理,或找出它閃光的地方。

⒉要交代清楚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讓讀者明白文章寫的是什麼人,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發生了怎樣的事。

⒊必須把事情發生的環境寫清楚。因為任何事情總是在一定的環境中發生、發展的。環境寫好了,寫出特點來,還能渲染氣氛,表達感情,使文章更生動。

⒋一般要按事情發展順序,把一件事的起因、經過、結果寫清楚,不能顛三倒四,還應把事情的前因後果,來龍去脈寫清楚。

⒌記事中要圍繞中心,抓住重點,不要麵麵俱到。重點部分(一般指事情發展高潮處)要詳寫,寫具體,寫詳盡,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

⒍寫事離不開寫人,同此在記事過程中,一定要把人物的語言、神態、動作、心理活動等寫細致,寫逼真,這樣才能表達出人物的思想品質,才能更好地表達這件事所包含的意義,即文章的中心思想。

[2-3]

5方法編輯寫作技巧在寫作活動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第一,寫作技巧是實現作者寫作意圖的重要條件。一般來說,作者的寫作活動都具有一定的寫作意圖。所謂的寫作意圖,就是指作者打算在文章或作品中表達什麼樣的生活和思想內容,以及通過這種表達達到什麼目的。而要使這一寫作意圖圓滿實現,就必須依靠寫作技巧。

第二,寫作技巧是構成文學作品藝術性的內在因素。文學作品的藝術性,即文學作品反映社會生活或表達思想感情所達到的完美程度。這種藝術性的取得,決定於作者的世界觀、創作方法和寫作技巧。在具體的作品中,藝術性表現在作家在一定世界觀的指導下,運用各種寫作手法,創造出具有審美價值的藝術意境我典型形象,從而給讀者帶來審美愉悅。文學作品的藝術性雖不同於形式美,但它更多地體與內容和諧統一的藝術形式之中,而藝術形式的完美創造,則依靠寫作技巧。

那麼什麼是寫作技巧的操作訓練呢?

師法生活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豐富多彩的大自然和人類社會,不僅為我們提供了取之不盡的寫作材料,而且為我們提供了生動鮮活的關於寫作形式與寫作技巧的深刻啟示。例如,巧合與懸念,往往是某些生活事件展示在人們麵前時固有形式或“手法”;對比與映襯,常常是構成大自然優美景觀及“藝術”美感的重要因素和“手段”;“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睛圓缺”,人生和自然的規律中寓含著曲折美、變化美、節奏美;“蟬鳴林逾靜,鳥鳴山更幽”,常見的景象中包含著動與靜相反相成的藝術辨證法則……因此,我們學習寫作技巧,必須首先向生活學習。隻有勤於觀察生活,深入體驗生活,才能使自己的寫作技巧真正得到提高。

閱讀、借鑒

即從古今中外的優秀文章(以及音樂、繪畫等藝術形式)中汲取營養。凡優秀的文章,內容和形式的完美程度都較高,其寫作技巧往往是嫻熟而又富於創造性。多讀優秀的文章,在注意思想內容的同時,注意其寫作技巧,看作者是運用哪些來表現思想內容,實現寫作意圖的,並且分析這些寫作手法的具體運用情況及其所取得的寫作效果。在此基礎上,還應結合實際(寫作者自身的思想和藝術修養的實際與題材和表現對象的實際)進一步思考,看哪些手法可以“拿來”,經過改造為我所用。這樣,久而久之,潛移默化,自己的寫作技巧,自然會有所提高。

經常練筆

這是具有本質意義的技巧“操作訓練”。清人唐彪寫道:“諺雲,‘讀十篇不如做一篇’。蓋常作則機關熟,題雖甚難,為之亦易;不常做,則理路生,題雖甚易,為之則難。沈虹野雲:‘文章硬澀由於不熟,不熟由於不多做。’信哉言乎!”多寫才能熟,熟才能生巧,這是不可更易的規律,任何企圖改變或超越這一規律的人,永遠也掌握不了寫作技巧,永遠也寫不出好文章。隻有經常寫,反複寫,才可能在寫作者身上固定下一個寫作技巧的“概括化係統”,一個“自動化的”寫作“行動方式”。懂得了這一點,我們就會懂得那些語言藝術大師們為什麼諄諄勸誡“我們大家都應該寫、寫、寫,寫得盡量多”了。

寫作技巧的掌握是有一個過程的。這個過程可以分為兩個階段。一是“技能”階段,一是“熟練”階段。“技能”階段,是無法之中求有法,能過觀察、體驗、多讀、多寫,學習並掌握了一些寫作的基本手法,且能將它們運用於寫作實踐。這是掌握寫作技巧的第一階段。“熟練”階段,是有法之中求變化。在第一階段的基礎上,進而掌握了包括寫作的辨證藝術在內的多種寫作手法,並能將它們純熟自如、富於創造性地運用於寫作實踐。這是掌握寫作技巧的第二階段。古人說:“學詩當識活法。”“所謂活法者,規矩具備,而能出於規矩之外;變化不測,而亦不背規矩也。”識得“活法”,並能運用“活法”是掌握寫作技巧第二階段的重要標誌。

掌握寫作技巧,對寫作具有重要的意義,任何否定寫作技巧在寫作中的客觀作用的觀點無疑是錯誤的。但是,我們也不能把技巧絕對化,走到唯技巧論的極端。因為,決定文章價值的主要因素,還是內容,脫離了豐富而深刻的內容,文章的審美價值乃至藝術性,也就不複存在了。這一點,尤其應該引起初學寫作者的重視。

寫作技巧類圖書

是否存在寫作的公式呢?是否可以有規律的寫出吸引人的電影、電視劇的故事呢?完全的編劇公式是不存在的,但細分析那些膾炙人口的故事,卻會發現這其中有規律可循。

美國編劇研究大師Cristopher Vogler(克裏斯托弗 沃格勒),寫作的《The Writers Journey:Mythic Structure for Writers》(中文譯名《作家之旅:源自神話的寫作要義(第3版)》正是世界上少有的講解故事規律的寫作指導圖書。

克裏斯托弗沃格勒,吸收了卡爾榮格的心理學思想和約瑟夫坎貝爾的神話研究,提出了“英雄之旅”的概念,將故事模型分為“英雄之旅”的12個階段;將故事人物總結為英雄、導師、信使、陰影等不同原型。此理論一出,立即震動了西方編劇界,該書也被公認為好萊塢電影人的必讀書目。不但關於寫作的智慧,同樣關於人生的哲學。每個人都在各自的“人生之旅”中前行,克裏斯托弗沃格勒就如書中所寫,就是一位資深導師,指點我們走好“作家之旅”。

————————————————————————————————

PS:資料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