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微軟視窗(3 / 3)

(三)

1985年5月,春季計算機展銷會,比爾·蓋茨終於展出了他的視窗軟件,向成千上萬的用戶演示了用鼠標和鍵盤打開或關閉“窗口”的效果。同時,比爾·蓋茨還當場宣布:Windows1.0版軟件的標價僅為95美元。

1985年6月,微軟視窗雖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但時不我待,初具規模的軟件進入了調試階段。雖然調試人員已經增加至30人,但人手還是不夠。比爾·蓋茨也親自上陣,日夜奮戰,整整一個月足不出戶。

這樣的氛圍常常讓比爾·蓋茨神經緊張,甚至有時會突然發脾氣,而這些都由他的老友兼助理鮑爾默來承擔。有一次,比爾·蓋茨突然發現了一處差錯,便使勁地拍著桌子,跳起來大聲喊道:

“鮑爾默!鮑爾默在哪?”

剛吃了一口飯的鮑爾默趕緊一邊答應著,一邊手端著盤子跑了過來。

比爾·蓋茨怒氣不可遏製,他生氣地嚷道:

“你還吃得下飯嗎?你認為這個軟件已經完美無缺了嗎?不!我告訴你,它出現了差錯!我警告你,年底前完不成任務,交不出貨,我們公司就要垮掉,而你們也都得卷鋪蓋滾蛋!”

鮑爾默急忙放下早餐,去叫醒那些剛剛睡下的程序員們。緊張而縝密的工作最終使視窗開發取得了傑出的成果,視窗小組的天才設計思想在這套軟件中得到了完美的體現。人們事後對視窗軟件開發的時間進行了統計,一共花去了11萬個工時。

經過了漫長的軟件測試,1985年11月,視窗軟件最終正式上市了。

11月21日,微軟公司舉行了盛大的慶祝會。那個稱微軟視窗為“泡沫軟件”的《信息世界》雜誌向比爾·蓋茨頒發了“金泡沫軟件獎”。在相視一笑中,比爾·蓋茨最終贏得了勝利。

在最初的時候,比爾·蓋茨將Windows1.0稱為“界麵管理器”(Interface Manager)。當時的市場銷售總監認為這個名稱冗長且專業,建議比爾·蓋茨以Windows(本意窗口)命名,這樣既能吸引消費者,又便於理解和接受。比爾·蓋茨最終采納了這個建議。

Windows1.0並不是完整的操作係統,而且比爾·蓋茨與蘋果公司也簽訂了協議,不能照搬他們的技術。因此,盡管比爾·蓋茨十分喜歡那些任務疊加窗口,但他仍然不能隨便使用。

因此,比爾·蓋茨便讓Windows1.0的多任務平鋪在桌麵上。為了增加它的吸引力,比爾·蓋茨還捆綁了計算器、時鍾、日曆表、記事本和其他幾項屈指可數的小應用程序。雖然這種應用程序非常有限,但微軟早期的廣告宣稱Windows擁有一套極其有用的應用程序。

由於缺少第三方軟件公司為Windows1.0開發應用程序,這款新軟件隻是MS-DOS的拓展,而且伴隨的應用程序功能太過薄弱,無法吸引企業用家,因此Windows1.0上市後,銷售情況非常可憐。

窗口疊加是蘋果公司的工程師阿特金森的設計。這項設計而今我們已經習以為常,但在當時這絕對是一個創舉。這樣一來,“上麵的”窗口就疊在“下麵的”窗口上。這一設計的最初理念也是由桌麵疊加的文件而聯想來的。在你移動上麵的窗口時,下麵的窗口就會被隱藏起來或者被顯示出來。

而比爾·蓋茨知道,必須做些改變才能讓Windows有出路,而這次是他的老搭檔兼對手斯蒂夫·喬布斯。他必須與喬布斯談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