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活著,是一段未知的旅程(2)(1 / 2)

“是的,關於人生的意義的討論,充斥在我們的周圍,很多說法,由於熟悉和重複,已讓我們從熟視無睹到厭煩。可是,這不是問題的真諦。真諦是,別人強加給你的意義,無論它多麼正確,如果它不曾進入你的心理結構,它就永遠是身外之物。比如我們從小就被家長灌輸過人生意義的答案。在此後的漫長歲月裏,諄諄告誡的老師和各種類型的教育,也都不斷地向我們批發人生意義的補充版。但是,有多少人把這種外在框架當成了自己內在的標杆,並為之下定了奮鬥終生的決心?

是的,生命本身沒有意義,意義需要我們為之確立。人生就像一個舞台,布幕拉開後,燈光聚焦,台下一片寂靜。我們輕輕來到舞台中央,帶著心中無人知曉的腳本。我們可以起舞,我們可以放歌,我們可以誦詩,我們可以來段單口相聲——舞台上的節目不同,但是它們可以同樣精彩。

【北大心理課筆記】

你找到自己人生的意義了嗎?如果你尚未找到,也無須著急,慢慢來,隻要你認真地過好每一個屬於自己的日子,珍惜上天賜予你的每一分每一秒,相信你一定能找到自己人生的意義,這個意義也許不見得偉大,但它一定值得你用一生的時間去實現。

隻有你會讓自己覺得無聊

改換那求生活美滿於外邊享受的路子,而回頭認取自身活動上的樂趣,各自找個地方去活動。

——梁漱溟(北京大學教授,教育家、哲學家)

尼采曾經說過:“難道生活不是短暫到沒有時間讓我們覺得無聊了嗎?”然而,時至今日,無聊情緒正折磨著很多人,而且日益蔓延。

無聊原本是那些遊手好閑無所事事者的專利,但是在今天,已經影響到我們每一個人。無聊幾乎使人們喪失了對生活的激情,剝奪了人們生活的意義。

許多我們原本為之奮鬥的事情到頭來卻會以讓我們感到無聊而告終:一份新工作隨著時間的推移會變得乏味;一段曾經轟轟烈烈的戀情會變得索然無味;一些原本被認為對自己十分有益的休閑活動也會變得讓人覺得是在浪費時間。

那些受過良好教育的精英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幹得很出色,卻在業餘休閑時不知該做些什麼,這是人類生存方式中讓人悲哀的一麵。另一方麵,又有成千上萬受過良好教育、頭腦睿智、收入豐厚的人不僅能在工作上做到遊刃有餘,而且在閑暇時光也能合理地調整自己,做到勞逸結合,這又是人類在生活上值得讚頌的一麵。

為了獲得更大的自由,你必須犧牲掉無聊,必須擁有自發性的熱情。正如稻盛和夫所言,人必須具有“自燃性”。

那麼,什麼是“自燃性”的人呢?學過化學的人都會知道,物可分為3種類型:出於自由意誌燃燒起來的,是自燃性物質;火一靠近就燃燒起來的,是可燃性物質;就算接觸到火也不會引燃的,是不可燃性物質。

人類同樣可以分成這3種類型:有些人無須周遭環境給他什麼影響,自己就能燃起無比的熱情;有些人隻要周遭環境給他點影響,他就能夠燃燒起無比的熱情;有些人則不知道該說是空虛,還是冷酷,總之不管周遭環境給他多少能量,他還是一貫冷漠到極點的態度,就連一絲絲熱情也不曾被激發出來,這種人是所謂不可燃的人。

人若要有所作為,不僅得有自發性的熱情,還得把能量分享給周圍的人。他們絕不是聽命行事,服從一個命令、一個動作的那種人;他們不等別人說什麼,自己就會開始著手去做,堪稱他人的榜樣。他們是富有主動性與積極性的。

其實,生活給了我們很多有趣的事物可以去追逐探尋,無聊就意味著你已經從人生中落伍。在閑暇時光中,除了不工作與睡覺外,你肯定還希望有更多事情可做。你想避免的無論是無聊還是寂寞,都是由你自己在空閑中的行為的性質所決定的。你絕不能讓沙發和電腦成為你最好的兩位朋友。這“兩位朋友”不僅會讓無聊越來越嚴重,還會導致思維倒退和身體健康等問題。

不要讓“無聊”這個詞出現在你的生活中。無聊是對自己的一種侮辱。作為一種有創造性的個體,你有能力去追求有意義的生活。隨時提醒自己,不要做一個無聊的人,生活中還是有很多刺激和精彩的。

那麼,究竟如何才能消滅無聊呢?

一是有希望。

亞曆山大大帝有一次大送禮物以表示他的慷慨。他給了甲一大筆錢,給了乙一個省份,給了丙一個高官。他的朋友聽到這件事後,對他說:“你要是一直這樣做下去,你自己會一貧如洗。”亞曆山大回答說:“我哪會一貧如洗,我為我自己留下的是一份最偉大的禮物。我所留下的是我的希望。”

一個人如果失去了希望,隻生活在回憶中,這就意味著他的生命已經開始終結。回憶不能鼓舞我們有力地生活下去,回憶隻能讓我們逃避,好像囚犯逃出監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