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仁曹洪二人應聲“得令!”,接了令箭,轉身辭別,自去安排兵馬船筏。
發這兩路去後,夏侯惇即刻開始點驗兵馬,安排糧草輜重,準備強渡蒙江。
鄒縣縣令名叫李猛,武將出身,原是劉岱麾下戰將。後來劉岱降曹,李猛也就成了曹操的屬下。但是曹操手下猛將如雲,李猛才能一般,又是降將,不受重視也是情理之中。
但是這人畢竟武將出身,多少還是有些見地。看到夏侯惇把大批兵馬調走,又隻留下三千兵士守城,心裏頗為不安。
夏侯惇麾下的大將都外出準備作戰了,手下也沒有堪以委任的將佐,便隻好把留下的三千守城軍交給李猛,再三交代,讓他謹守城池,不得輕出。
李猛接了將令,心裏七上八下的,忍不住勸夏侯惇道:“將軍,這鄒縣雖小,卻是供給之所。隨軍糧草輜重俱在此處,倘若張飛分軍偷襲,區區三千兵馬,隻怕難以確保啊”。
夏侯惇身為曹軍首席戰將,與李猛身份懸殊很大。人一旦到了權勢的上層,心態難免潛移默化的轉變。夏侯惇連劉岱都不放在眼裏,更何況李猛這麼個小小縣令。
都沒扭臉兒看他一眼,便隨口嗬斥道:“軍機大事,豈是汝一小小縣令所能揣度!?”
李猛見夏侯惇發怒,趕緊低頭,“是是!卑職適口亂言,望將軍恕罪!”
夏侯惇冷哼一聲,拂袖而去。李猛在後麵看著夏侯惇的背影,搖頭歎息,麵色十分不悅。
其實,以夏侯惇的軍事才能,怎麼可能想不到張飛偷襲這一點。隻是他的三路兵馬已經將蒙江幾乎鎖死了,張飛根本不可能偷偷越過。所以他才敢隻留三千兵馬守城。
第三日辰時,夏侯惇親領大軍,直至蒙江北岸,放船下水,大舉渡河。
那蒙江寬不過幾十米,夏侯惇所部又都是快船,劃開槳板,霎時半渡。
夏侯惇大聲喝令道:“對岸蘆葦茂密,必有埋伏,小心應對!”
這話音剛落,南岸邊一聲呐喊,站起一將,手持鎏金鳳嘴刀、身罩黃金連環甲,正是大將高順。
緊跟著數千虎威軍弩兵湧出蘆葦叢,排成陣勢。高順一聲喝令,“放箭!”
頓時萬弩齊開,漫天飛失如雨,猶如箭牆橫撞,襲向江麵。
好在夏侯惇早有所料,船頭眾軍皆是刀牌,手持大盾,護住船筏。
高雲弩雖然厲害,但卻無法射穿盾牌,幾陣箭雨過後,收效甚微。
夏侯惇持刀擐盾,立於船頭。那船離對岸還有十步開外,夏侯惇忽然雙腿發力,橫空一躍,飛縱十幾步,“嘭!”的一下,落在對岸。棄了盾牌,擺開獅獸吞頭九環刀,直取高順。
高順不想夏侯惇如此奔放,突然落到麵前,也被嚇了一跳。急忙施展鎏金鳳嘴刀,接戰夏侯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