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六章各邊的情況(1 / 2)

鹹亨五年(674),任雞林道大總管,東征新羅國。劉仁軌率領軍隊橫渡瓠蘆河,進攻重鎮七重城,攻克了這座城鎮。進封爵號為樂城縣公,他的兒子以及哥哥的兒子中有三個人被授予上柱國頭銜,鄉親們為此感到光榮,把他的故居稱為“樂城鄉三柱裏”。不久被任命為尚書左仆射兼太子賓客,仍舊主持政務。

同年,司馬龍等人在關外立大功,官升一級,帶領的士兵更加多了,由一千士兵到了現在的三千士兵,一行白色的士兵,銀白色的盔甲熠熠生輝,照耀著關外的太陽,特別顯眼。

司馬龍升職了之後,手下人肯定跟著升職了,不過大部分功勞都是劉仁軌的,婁師德也跟著升職,他官升三級,熬了那麼多年,終於得到了一次晉升,不過他們依舊鎮守關外,抵抗那些吐蕃士兵入侵,這一年,吐蕃安靜了,不再入侵,不知道是損失慘重,休養生息,還是謀劃著。

這一些他們不管,劉仁軌已經下達了命令,關中所有城鎮都必須提高警惕,一級警報,還派出斥候去勘察吐蕃情況,以往萬一,對內則是,不斷加強防禦,鍛煉士兵,增強實力。

在這一年中,劉仁軌逐漸掌控了關外的士兵,婁師德也讓權了,劉仁軌用他的實力證明了自己,他是可以帶領他們走向勝利的,婁師德也不是那種把權力看得很重的人,其實不是他看不重,而是形勢逼人,他心中好歹知道事情的嚴重性,權衡利弊之下,做出了這個決定。

不過,他的決定和司馬龍沒有關係,司馬龍死死捉著他的士兵,不管是誰都不給麵子,掌控在手心,不能放權,這些白甲是他少爺的,少爺不鬆口,他是不會讓出去的,劉仁軌麵談了幾次,都被他拒絕了,拒絕了幾次之後,劉仁軌不再煩擾他了。

開始自己訓練士兵,加強自己的實力,隻要司馬龍聽從命令,他不在乎什麼,你安守本分,我調兵遣將,互不幹涉,一起抵抗那些該死的吐蕃人,甚至殺到他們的大本營去。

關外激烈訓練,不斷發出喝喝的聲音,而長安,同年五月,陛下唐高宗李治開始了他第二次前去洛陽,這一次,大臣們心中肯定埋怨誹謗,隻是都不敢說出來,不敢觸那個黴頭,隻能悶聲看著他們離開。

至於花費,戶部要悲劇了,皺著眉頭看著陛下遠去,顫抖著手心拿著賬簿,上麵寫著密密麻麻的字跡,已經所剩無幾了,國庫中的銀子再這麼耗費下去,就真的空虛了。

他又不敢出聲阻止陛下,陛下去意已決,不是他三言兩語可以勸得了,再說了,那些大人們都還沒開口,他去開口,豈不是在找死。

陛下前去洛陽之後,長安留下了一大灘費事,交由了我們的太子殿下李弘處理,李弘有了上一次的經驗,這一次輕車熟路,快速處理好每一件案件,其實,也不用怎麼處理,大部分都交由三省處理好了,留下一些難以決絕的案件,交給他拍板。

郝處俊,李義琰,還有張大安紛紛幫忙,總覽了所有的事情,而裴炎他們,閻立本,放棄了所有的權力,閉目養神,對於太子的行為,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當做看不見。

裴炎,高智周等人心中也知道怎麼一回事,收斂好了一切的動作,任由他掌控長安,不反對,也不支持,他們知道這是太子殿下最後的餘暉,支持不了幾年了,這幾年時間,他們還是等得起的。

“啟稟殿下,所有事宜都已經處理好了,老臣先行告退。”

“下去吧。”

李弘忍著咳嗽,揮揮手,虛弱的身子經過繁忙的工作更加虛弱了,臉色蒼白,嘴唇無血,恍如一個生病了好多天的人,無法自理,他們走了之後,郝處俊上前關心問:“殿下,你還好吧?”

李周睫毛眨動,艱難哽咽一口,道:“我沒事,你們不用擔心我,繼續做事。”

“可是殿下你……。”

郝處俊也想要好好做事,殿下你的身體都如此了,我哪裏還能繼續幹活啊,這不是在謀害殿下嗎?

“殿下,你還是去看一下太醫吧,要不我派人去召喚太醫,殿下你的情況太差了,不能再這樣了。”

郝處俊派人去通知太醫,李弘沒有聲息,坐在那裏,雙目無神,有氣無力,不一會兒,太醫來了,匆匆忙忙來到李弘身邊,伸手把脈,仔細感知,眉頭跳動很厲害,輕輕歎息一聲放開了手,開始書寫一些藥單,寫完,放下手,遞給了隨從,隨從立馬去捉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