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3章 番外篇(四)(1 / 1)

楊惜婉打算好了,一定要讓自己女兒吃吃苦頭,知道生活的不容易,性子能改一改,來一個古代的’變形記’。

她就不信,從小嬌生慣養的女兒吃了苦頭,性子還是如以往那般一點腦子都不會轉。

楊惜婉故意來到自己的家鄉,楊家村。

她已經打算好了目的,到時候插秧種稻,女兒一個個全部都下田去幹,不讓她吃吃苦頭,還以為天下人都必圍著她轉一樣。

要說趙嘉玉整個天下最怕的是誰,必當是自己的母後。

不過趙嘉玉這趟出來心裏都是滿滿的激動。

她從小活到大,到的最遠的地方就是自家田莊,其他都是皇宮和京都,其他地方都沒去過。

趙嘉玉早就向往心中那壯麗山河的景色,尤其是爺爺奶奶終是給她講外麵世界有精彩,她更是各種向往。

可惜自家父皇總是怕這個,怕哪個,把自己圈在他的羽翼下安穩的活著。

這母後把自己綁了出來,趙嘉玉心裏別提有多高興了,這天下五湖四海的,她不就能道出走了嗎?

最重要的是,母後要回去的地方,是母後出生的地方,據說水清水秀,民風樸實,最重要的是這是父皇和母後相識的地方。

經常聽父皇提起當初在楊家村如何如何,說沒有楊家村,就不會有他和母後的相遇,也不會有她的出現。

所以從小到大,趙嘉玉聽的父皇母後念叨的多了,對楊家村就十分向往。

趙嘉玉見母後臉色不好,上前小聲道:“母後,我們什麼時候才到楊家村啊。”

楊惜婉見自己女兒臉上的期盼,大概還以為是出來的玩的,歎了一口氣道:“快到了。”

等她下田做事,隻怕恨不得立即回皇宮裏。

快到了嗎?

趙嘉玉雙眼越發晶晶亮的看著車窗外麵。

楊惜婉不忍訓斥她,這個女兒性子驕縱讓她頭疼,可是心底裏,她是十分疼愛的。

楊惜婉看著馬車已經路過大餘鎮,再過半個時辰差不多就到楊家村,想起自從離開楊家村就一步都沒有回來,楊惜婉心中泛起了一陣陣漣漪。

裏正爺爺,李奶奶,建根大叔,鄭成……不知道怎麼樣了。

時光逝去,楊惜婉念及裏正爺爺對自己的幫助,心中都是思念。

此時已經是晚霞鋪天,如一批豔紅色的綢緞把半個天空都染的鮮豔一片,這樣的景色,就像當初她在二樓陽台看著一般,生出了幾分近鄉情怯的滋味。

馬車緩緩駛在道上,差不多快要到入村的道路口,忽然發現村口上居然豎起了一個大大的牌坊。

借著晚霞楊惜婉可以看見牌坊上的四個大字。

木耳之鄉!

現在整個大餘鎮家家戶戶基本都培植養木耳,因為這裏的氣候還有技術條件的原因,種植出來的木耳品相比其他地方明顯要高上了幾分檔次。

所以即使有其他地方學著種木耳,也大餘鎮的木耳獨有特色,依然上天南地北的各地商販都千裏迢迢收購的重要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