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至黎明時分壽王李安才從徐府邊門悄悄離去。紀若塵直把李安送回洛陽王府這才轉身離去。
徐澤楷原本那座宅第其實此刻已是紀府了。但紀若塵也不急著回去反正現在離明還有一段時光索性在城中四處走走。
洛陽仍是一幅劫後餘生之象到處都是大片大片坍塌損毀的房屋失了家屋的百姓攜妻摯子在牆角樹下席幕地而居。還好此時尚是夏日若是嚴冬還不知將死多少百姓。
夜風習習送來陣陣腐臭氣息。紀若塵已去探過洛水見洛水穢氣深結怕是再有兩月才可複飲更尚不知何時才能有魚。那些平日裏靠在洛水中打漁為生的人都失了生計若不是每日還能領到官府分的一碗薄粥真不知這些漁夫還能以何維持生計。且洛陽周圍農田十中毀去二三今歲饑荒已成定局。中原又正旱著怕是今年冬下百姓都不好過了。
紀若塵將這一切都收在眼底。
然而修道之人雖同於神州沃土上行走大多卻並不認為自己屬於濁濁塵世。因此塵世旱也好澇也罷都與這些修道之士無甚關係。比如道德宗雖有修俗務這一但史上極少有幹涉凡俗事務之時。
所以才會修道之士自成一界。
紀若塵實在是想不明白道德宗此次為何要如此不計代價搶奪神州氣運圖。平空樹敵不論又對本宗弟子修為無甚好處。難道宗內真人們真的有意於下?那就更加令人不解了。
他隨意而行一邊審視著洛陽慘景一邊反複思索著當前時局。
表麵看來這一晚紀若塵與李安談得頗為相得很有開誠布公惺惺相惜之勢實際上兩人一直在繞來繞去互相試探對方底線往往談上大半個時辰又繞回了原處。其耗神勞心之處實在是比修習什麼道術法訣都有過之而無不及。李安吃虧在對修道一界的勢力雄長不甚了了而紀若塵則對廟堂朝野勾心鬥角僅是粗知一二。本來兩人此次鬥智該算是打個平手但紀若塵已聽濟下解過當朝局勢對壽王岌岌可危的處境倒是十分清楚因此心中有底終於漸漸地占了上風。
當朝貴妃楊玉環如今集三千寵愛於一身深得明皇寵幸但這對於雙手將她奉上的壽王來卻未必就是一件好事。因她之故明皇並未深究李充暴卒一事仍令李安接替王位鎮守東都這已算是莫大的思典了。
其實就算楊玉環肯為李安多多美言李安也未必敢照單全收。一旦被明皇認為楊妃與他藕斷絲連餘情未了立時就是殺身大禍。因此李安事事謹慎心生怕落下一絲話柄予人口實連楊貴妃生辰這等重要日子所送賀禮也是隨波逐流萬萬不敢太重。
同是因楊妃起家楊國忠生得一表人才即心狠手辣又有經濟之才短短時光已是權傾朝野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稱得上是炙手可熱無論權勢地位都遠遠壓倒了李安李安雖貴為帝胄見了楊國忠也唯有逢迎巴結的份兒。
當然李安是不會出這些的但紀若塵與他談得越深就越是有所感覺。何況此次大劫生於洛陽壽王李安多少也得擔些幹係若是有心在幕後推動削爵殺頭均有可能。因此或是孫果與楊國忠以此相脅倒是不愁李安不屈服。李安野心極大定是不甘心如此受製於人的局麵。也正是因此紀若塵依濟下之策先策動龍象白虎二君以為內應再當殿擊殺真武觀二道士以立威。李安見了紀若塵及道德宗實力自也不肯放過這等翻盤機會。於是他果如濟下所料中夜孤身來訪。
紀若塵話裏話外隱約透著道德中將全力支持李安的意思更暗示他真武觀不過是個二流門派當世三大正派玉大洞府均不大插手塵間俗務如此才讓孫果鑽了空子攀附上了朝廷這棵大樹。此次擊殺真武觀二道一是為徐澤楷報仇之意二是給孫果一個教訓。
李安聽後又憂又喜憂的是自已夾在道德宗與朝廷之間處得乃是凶的不能再凶的一塊險地喜的則是若真得道德宗全力支持日後大事有望至於道德宗聲威如何李安早有所感徐澤楷不過是道德宗一尋常弟子已是他府中頂尖人物而此次道行精深的龍象白虎二君更是直接倒戈到道德宗一方進一步讓李安認清了形勢。
這一晚能夠談到這種地步實在紀若塵意料之外。這還是他第一次如此深入地接觸到朝廷廟堂上的紛爭過往修真派別之間的紛爭在這種鬥爭麵前實是有如兒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