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月殿中***煌煌紗綾拂動絲竹繚繞細樂聲喧。仔細看去廿多根臂粗巨型燭台頂端並無燭火湛然吐輝的竟是一顆顆拳頭大夜明珠把整個大殿映照得纖毫畢現亮若白晝沒有絲毫煙火之氣。不盡的太平氣象富麗風流。
主賓台正中掛著道德宗與雲中居兩派祖師像前置兩席左坐著道德宗八位真人右手邊居中坐著清閑真人一左一右分別是雲中海與雲中霧嵐。
雲中居諸修少有在塵間走動在座絕大多數賓客還是第一次見到如此多的雲中居真人。海老人威名遠震久在世間行走形貌獨特諸賓多是識得他的。其餘兩位就幾乎沒人見過了。雲中霧嵐看上去已是一位年逾古稀的婆婆生得頗見高大眉目間端正雍容風韻猶存依稀可以看出年輕時必是一個美人。但她一頭銀梳得一絲不苟玉釵布搖紋絲不動無論是行是立是坐脊背都挺得筆直麵無表情嘴角下垂一張臉布滿了密密的煞氣就象在座人人都欠了她三斤仙丹不還一般。
海和霧嵐在修為有成者中本已算是形貌特殊的了可是和堂皇居中而坐的雲中金山一比根本就是巫見大巫。清閑真人在那張碩大的紫金檀雕紋木雲榻上這麼一坐背不靠椅腳不沾地恰好將矮胖黑禿四字盡數顯了出來活生生一副秤砣堆在正中。
隻是清閑真人身份非同尋常那一雙倒三角眼中精光微微隻那麼環場一掃在座諸賓無人失笑。
道德宗譜真人倒是人人仙風道骨氣度不凡八位真人聚在一起立刻有仙雲隱生之意與對麵雲中居三人的黑雲壓頂迥然有異。
兩宗掌教真人坐定後一對道僮左執雲頭如意右持八寶拂塵在前引導紀若塵徐步自廳中穿過登上主賓台燃香三柱拜過了本宗祖師又向道德宗諸真人以及雲中居三人各行三遍大禮方才起身拜謝諸賓。
紀若塵轉身在上賓台上這麼一立諸賓登時議論紛紛更有人大聲叫起好來。
紀若塵一身華服除了剪裁補極是合身外全身上下並無多少裝飾素潔簡約。但正是如此方襯得他定似石淵勝海人如玉氣若龍!諸派青年弟子當中多的是一表人材的才俊單以容貌身材而論紀若塵雖是上佳之選但也非出塵脫俗一騎絕塵。真正難得之處恰在他氣勢內斂不收不放恰到好處於一股瑩然氣華之中又隱隱透出古拙蒼桑之意就似已識見過千年滄海變遷一股。
有諸內而形於外。
紀若塵潤中有拙大氣如此乃是心誌神識修為己臻上佳之境的跡象。他此刻年紀尚輕道行並不是如何深厚然而心性神識為萬物之基是以由此觀之.將來前途實是不可限量。道德宗三清真訣又號稱飛仙正法第一隻要修入玉情境界就有望得成道果。紀若塵此刻已有如此心境五十年後不定又是第二個紫微。
諸賓中不乏觀氣高手見微而知著立知紀若塵不凡之處。此前眾賓大多隻知道紀若塵沉默少言於修道上份了得乃是道德宗悉心栽培的弟子並未有如何深刻印象。至於那謫仙之月餘前諸派高人再度推算時已覺一切關於謫仙的征兆全部亂了再無一兆可以明紀若塵乃是滴仙。反複推算之後諸派高人大多已認為先後兩次的爭奪謫仙之舉實是一場鬧劇隻不過紀若塵賦實是不錯隻能道德宗運氣夠好歪打正著了而已。
但此時紀若塵在台上隻這麼一立;己如一把出鞘之劍再也難以掩飾鋒芒!
道德宗譜真人皆是有道高人縱是心中歡喜無限麵上也是不顯山水。可是雲中居就全然不同海老人斜著眼睛覷著紀若塵而有不屑之色。雲中霧嵐麵上煞氣收斂許多望著紀若塵的眼神中隱有嘉許之意。那尊雲中金山則麵露笑容一雙眼幾乎眯成一線盯著紀若塵上看下看左看右看嗯嗯連聲顯得極是滿意。
來賓中另有少數道行高明之士仔細端詳著紀若塵試圖找出他身上那一縷古意從何而來卻一無所獲隻好將之歸於他或許修煉了道德宗某種不為人所知的秘法。
細樂再起環佩輕鳴衣袂風響暗香浮動。兩名品服正妝的道德宗女弟子分自兩邊側門進入一人捧鼎焚百合之香一人托瓶插長春之蕊。隨後兩人各捧伽榆香珠、博古玲瓏。次第又是兩人。
紀若塵端然立著心中寂然無波目光隻望向殿門處再不旁顧。除了那兩扇已然打開的殿門外他眼中已無一物。可是他的心分明能夠感覺到確如水般清澈的柔的眼波正投注在他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