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軍進抵範陽在城外駐紮下來。紀若塵自居中軍大帳並不打算進入範陽。安祿山也不在意紀若塵的失禮他在乎的隻是濟下而已。
一行人回到節度使府安祿山便和顏悅色地讓濟下更衣用飯休息好之後再行尋找吉穴所在。不過濟下甚會察言觀色一看安祿山甚至將祖宗骨壇都由帶了出來就知道安祿山心中定是火燒火燎的。於是濟下便不辭辛苦滿麵征塵故意不洗連水都不喝一口便即作法尋龍。
安祿山與一眾親信眼巴巴地看著濟下自袖中掏出乾坤盤、勘龍輿、七星燈、陰陽鈴等一應法寶又自後領中抽出一柄桃木劍自懷中取幾張符紙穿在桃木劍上燃了口中念念有辭字字清晰就是聽不懂他在些什麼。看這副作派實是十足十的一個風水先生。隻不過這是民間書先生口中的風水先生而已那安祿山哪懂得內中門道?安祿山平素喜歡聽書聽戲心目中的風水先生印象全是自書先生那裏得來此刻見濟下作派分毫不差了心中登時先入為主便又多信了幾分。
場中自然還有那些追不到龍氣的修士見濟下裝模作樣煞有介事身上掛著手裏提著一大堆零零碎碎都在冷笑不已。道德宗眾人自然不會笑在麵上但心中也頗為莞爾。
濟下嗦嗦一大段咒語念完高叫一聲“疾疾如律令!”桃木劍高舉原地轉了幾個***停下時桃木劍自然指向一個方位。濟下雙目一瞪道:“龍穴便在那邊!”
眼見濟下拔足飛奔安祿山顧不得身寬體胖竟也舉步跟上連馬都來不及騎。他這一動數個兒子一堆親疏侄子無數親隨家將自然跟著蜂擁而去。一眾修士麵麵相覷有人暗自在袖中掐指一算登時臉色有些變了原來現在龍氣升騰之處正是濟下奔去的地方。一應修士連忙跟了下去要親眼看看濟下是否有真材實學如果他真能捉到龍氣還得找些機會暗中下手破壞不能讓他這樣輕易地立了功勞去。
範陽龍氣果然詭異等濟下趕到時早消失得無影無蹤然後又在範陽另一端出現。濟下桃木劍一指便標定了龍氣的新方位大步奔了過去轉眼穿過了半個範陽。等他趕到時龍氣自然又換了方向。濟下毫不停留桃木劍隨手一指便向著劍指方向奔去。
龍氣一如既往眾人到東它便在南趕到南邊時它又出現在北方。安祿山見濟下奔得大汗淋漓便要手下給他備一匹馬被濟下一口回絕言道如此奔波是龍氣考驗眾人誠心若無誠意便是一百年也追不到龍氣。安祿山聽後深以為然又是感慨又是感動。
他本來已上了馬現下又跳了下來。如此一直追到黑果然離龍氣越來越近。
追了這麼久的龍氣或許是受了些沾染安祿山本身對龍氣感覺愈的敏銳那是又痛苦又恐懼的戰栗似是不幸遇上敵的感覺就象野豬撞上了虎王。離龍氣越近感覺便越是強烈。能夠追近龍氣那可是從所未有之事!見大事有進展安祿山當即精神大振腳力也見長胖大的身軀如若浮雲冉冉追著濟下而去。
安祿山早有反意近年來兵強馬壯而朝廷武備日漸鬆弛問題就是何時舉反旗而已有沒有龍氣運數此前倒真沒在意過。可是那日被濟下一又在範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真龍之氣心思立刻就不一樣了見了龍氣卻又錯過簡直比完全沒有見過龍氣還要糟糕這豈不等於是自己根本沒有能夠改朝換代的那個氣數嗎?
入夜時分濟下徑自出了範陽向西北方疾奔而去。安祿山心跳立時加冥冥中便覺得此次多半會捉到龍氣。果不其然此次龍氣升起居然隻在十丈開外!跟在隊伍後麵的修士們立時就變了臉色一個個悄悄掏出法寶。
安祿山也不是傻瓜手一揮幾名軍中修士當下腳步一緩排成一列將後麵的修士都攔了下來。而見龍氣升起道德宗諸人也腳步一收落在了隊伍最後與軍中修士一起隱隱將那七八個另有想法的修士包在了當中。這些修士未曾想到會有如此局麵人人麵色尷尬打著哈哈將法寶符咒又收了回去。他們自知之明還是有的別的不單是道德宗這些修士就足夠滅他們五六個來回了。
不遠處龍氣一現即收眼看著就要隱去隻聽濟下大喝一聲擲出一塊黃燦燦的物事正中龍氣!隻聽當的一聲響又是一聲令人心魂俱裂的龍吟後龍氣消逝無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