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片雲纏霧撩之中,隻見兩個身高八尺的粗獷漢子每個人都是如金雞獨立一般,單腳站在山頂涯尖的山石之上,那山石甚是狹小,僅能容一個人的腳掌大小,兩人身前便是深不見底的萬丈懸崖,稍不留神滑擦了下去便會粉身粹骨。
隻見一個漢子麵黑如炭,眼球外鼓,鼻孔外翻,樣貌甚是醜陋,手中握著一把金光閃閃的金剛劍。
另一個漢子麵色金黃,濃眉大眼,虎鼻英目,一臉英豪豪氣,手中攥著一杆銀光閃閃的虎頭槍。
兩個漢子先是相視一笑,然後身子便一齊騰躍起在了兩三丈高的高空之中,隻見霎時間,兩個漢子手中的金剛劍和虎頭槍分別如金蛇攢動,銀龍飛舞,在空中火光四射的交相激撞,隻震的沙飛石走,岩催樹折,兩人在空中大戰了三百個回合,仍然是不分勝負,兩個人又是相視一笑,分別手持自己手中的金劍銀槍,各自反向轉了四五個圈子,便又各自踏回了原來所踩的巴掌大小的山頂涯尖的山石之上。然後兩個人一齊躍下山石,哈哈一笑,一齊攜手下山去了。
原來這兩個人便是曆史上鼎鼎大名的黃巢和王仙芝。唐朝末年,軍閥混戰,宦官專權,土地兼並嚴重,稅賦奇高,廣大底層人民過著食不果腹,衣不遮體的悲慘生活。於是各種民間秘密組織如雨後春筍般紛紛出現了。
其中最有影響的是河南道(今河南和山東一帶)的海菊幫。海菊幫一分為二,分為濮州分舵和曹州分舵。兩個分舵分別由王仙之和黃巢任舵主,他們共追發動桂林兵變,慷慨戰死的龐勳為幫主。
海菊幫的宗旨是一是劫富濟貧,二是殺貪贓枉法的狗官,三是為貧苦無依的老百姓提供廉價的私鹽。李唐朝廷對他們恨之入骨,但是海菊幫甚是神秘,又組織嚴密,來無影,去無蹤,對他們多次搜尋追捕都未果,所以也是無可奈何。
兩個舵主王仙之和黃巢是八拜之交,王仙芝歲數稍長,是大哥,黃巢是二弟。二人約定,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福禍相依,生死與共。
並且兩人都是中原武林,一等一的高手,王仙芝獨門絕技,‘震山槍法”是其多年苦練而練成的,鐵槍一出,銀光曜日,虎虎生風,飛沙走石,樹折牆催。
但槍法對人內力要求極高,先天氣血不足和精血不暢的人練此槍法極易走火入魔,氣血虧盡而死。所以非孔武精壯的豪傑硬漢不能修煉。
而黃巢的金剛劍法也是精妙絕倫,妙在巔毫。一般的劍法都是劍走偏鋒,追求輕靈,講究步法和姿勢的變換。但黃巢的金剛劍法卻是反其道而行之,用九天玄鐵鑄成的重劍勢大力沉,摧枯拉朽,無堅不摧。劈石開山,如遊戲耳。
金剛劍法重在劈,砍,而不在於刺,鉤,抹,斬。劍法高舉高打,大開大合。由上至下,可以裂地三尺。由左至右,可以橫掃千軍。
二人經常在開懷暢飲之餘,經常在涯尖之上,狂濤之中切磋武藝。每每大戰兩三百個回合,才能寫意盡興,乘興而歸。
日子就這麼一天一天的過去了,終於又到了一個春暖花開,楊柳吐翠的時節。關東渤海郡國的王子大子祜和他的妃子榮妃來到中原遊玩。
大子祜久仰大唐的繁榮昌盛,是中原文化的積極崇拜者。從漢語到漢服再到漢飾都是學的惟妙惟肖。
而榮妃則喜歡中原的豔麗明秀,不似關東的茫茫雪原和茂密無際的森林的單調,中原都是姹紫嫣紅,繁花錦簇的景象。
容妃不僅冰饑雪膚,眼睛如一泓深澈透明的秋水,身材也如飛燕般輕盈娜娜,身子也比嬌小玲瓏的江南女子多了幾份塞外女人所特有修長豐腴,榮妃也是係出名門,他是奚國部落首領的女兒,自幼便被視作掌上明珠,心頭尖肉。
而二八芳齡之後,有父母之言,媒妁之約,被許給了與奚國世代友好的渤海郡國的王子大子祜,因其容貌清新秀麗,與一般的塞外女子粗皮臘肉絕不相同,所以大子祜對其一見傾心,集後宮三千寵愛於一身,對其嗬護備至,言聽計從,從來沒有稍許忤逆。這次到中原來遊玩就是容妃受不了北國苦寒的單調乏味,所以央求大子祜陪自己來煙花爛漫的中原散散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