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二章聯合調查(2 / 3)

王慕飛對著跟著身後的羅塵仙子說:“聯係咱們的老朋友太白金星,是時候讓他出麵了。”

“是。”

既然王慕飛已經有了決定,羅塵仙子也放下心裏的忐忑,直接出了奇珍閣去給太白金星發消息。

“你,去找外麵的二郎神楊戩,就說他的事情來了,讓他趕緊回來。”

王慕飛指著一個侍女說。

“是。”

侍女施了一個萬福,轉身離開。

雖然她不屬於王慕飛的親自管轄,但是麵對上司的上司,侍女還是老老實實的聽他的命令行事。

王慕飛安靜的等著,心裏卻想了很多。

本來按照王慕飛的性子,天界的奇珍閣被他視為最重要的東西,一直都沒有絲毫的退步的打算。

但是經過了這麼長時間的磨練,王慕飛心裏清楚的明白,獨占的利益將預示著破滅。

日中則移,月滿則虧,物盛則衰。世界上沒有一勞永逸的事情,也不可能有長久獲利的事情,如果有這種能夠一直獲利的事情,那隻能說這種事是表麵現象或者騙局,這點道理王慕飛到現在才隱隱約約有點明白。

利益,往往是眾人都渴望得到的,如果誰獨占了利益而不與大家分享,那麼一定會招致怨恨,甚至成為眾矢之的。

王慕飛知道一代名將曾國藩。

這家夥可不是一個小人物,而是一個相當出名的智者。曾國藩有句名言說,利不可獨自。直接說明了利益的存在關係,特別是在利益麵前,切記要學會分享,否則將招來禍事。

有利益好處的地方,往往大家都盯著。如果有人獨占了利益而不與大家分享,那麼一定會招致怨恨,甚至成為眾矢之的,帶來後患,結果就是通常說的“獨利則敗”。

所以一個人麵對利益要懂得權衡取舍,拿自己該得的那份,甚至有時候為了避免後患,舍棄部分自己應該得的利益。

曾國藩早期以道義號召眾人與他一起抵擋太平軍,認為有道義就足夠了,就能感召別人,“振臂一呼,應者雲集”,但是他慢慢發現最初投奔他的人都去了胡林翼那裏,於是就問幕僚趙烈文:“眾皆出我下,奈何盡歸胡公?”

趙烈文回答:“人皆有私,不能官,不得財,不走何待?”(人都有私心,在你那裏得不到官,也發不了財,不走還等什麼?)

曾國藩又問:“當如何?”(那該怎麼辦?)趙烈文回答:“集眾人之私者,可成一人之公!”(利用眾人的私心來做事,可以成就一個人的公義!)

曾國藩連連點頭,從此以後對有功的部下大力獎賞,特別是擔任欽差大臣、兩江總督以後,經常利用一切機會保薦幕僚當官。於是曾國藩的幕府大盛,人才濟濟。

同時曾國藩建立了有效的激勵機製,注重針對不同人的不同需求,采取“武人給錢,文人給名”的措施來激發他們的積極性,結果自然是皆大歡喜,軍心一統,為最終成就平定太平軍的功業奠定了基礎。

就是這麼一位強大的人,都開始正視利益的存在,那王慕飛就需要好好考慮考慮了。

不是他不想獨占,而是現在已經發展到了獨占即讓人眼紅的地步了。

王慕飛開始的時候能夠做到將所有的利益抓到自己的手中,是因為他的家業並不值得那些人出手。

利益太少,懶得看在眼中。

這就是前期奇珍閣的地位。

經過幾年的發展,特別是王慕飛開始租賃土地之後,收入明顯增加,致使利潤開始成倍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