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語
卷首語
今年的端午節,杭城下起了不大不小的雨,淅淅瀝瀝的雨水洗綠了滿城盡掛的菖蒲、蒿草、艾葉、蒼術、白芷,卻衝刷不去空氣中彌漫的濃濃粽香。
第三屆鬱達夫小說獎審讀委初評會議召開時,正逢端午節。來自全國各地的審讀委專家們放棄了和家人一起過節的親情快樂,齊齊聚集在運河之畔,共同對2012-2013兩年期間的全球華語中短篇小說創作成果進行梳理、點評、把脈。
窗外,雨中的大運河上彩旗飄揚,龍舟競渡;室內,眾評委們各抒己見,不同意見爭相交鋒。
最終,在全國媒體的見證下,十三位審讀委對鬱達夫小說獎評獎辦公室通過五大渠道征集並從中遴選出來的29部中篇小說、32部短篇小說,進行了現場投票表決(其中一位審讀委成員因故不能到場,也進行了電子投票)。最終決出14部中篇小說、13部短篇小說,進入下一輪終評備選篇目(詳見本期“江南動態”)。
首屆、二屆鬱達夫小說獎因其“實名投票、評語公開”的透明評獎方式,獲得了社會公眾的廣泛讚譽,也贏得了廣大作家和讀者的高度信任。對此,我們深感欣慰。作為鬱達夫小說獎的主辦方,我們深知要把一件事情做好不容易,而要把一件事情持之以恒地做好更難!
前不久,聽說端午節作為中國人的傳統節日已經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我不知道端午節入選非遺,是否和中國曆史上一位偉大的詩人屈原有關,但我相信文學跨越世界的力量,我更相信小說連接人類心靈的魅力。
鬱達夫小說獎雖然隻是一個規模不大、隻針對中短篇小說的地方性文學獎項,但是因為它獨特的評獎原則,公平、公正、公開的透明評獎方式,它的影響力和公信度都在逐年上升。
假如多少年以後,人們說起中國當代中短篇小說成就的同時,也會說到鬱達夫小說獎對繁榮中國當代中短篇小說做出的努力和貢獻,那我們真的就死而無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