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從了解開始
卷首語
作者:本刊編輯部
它的目光被那走不完的鐵欄杆
纏得這麼疲倦,什麼也不能收留。
它好像隻有千條的鐵欄杆,
千條的鐵欄後便沒有宇宙。
強韌的腳步邁著柔軟的步容,
步容在這極小的圈中旋轉,
仿佛力之舞圍繞著一個中心,
在中心一個偉大的意誌昏眩。
隻有時眼簾無聲地撩起。
於是有一幅圖像浸入,
通過四肢緊張的靜寂,
在心中化為烏有。
奧地利詩人裏爾克筆下的《豹》,仿佛講述的正是罕見病患者的命運:無奈、無助,甚至是無望。目前世界上已確認的罕見病有6000~7000種,當然還有近千種仍未確認的疾病。可歎的是,並非每一位罕見病患者都能得到足夠的、及時的關懷。
多數罕見病是嚴重且危及生命的慢性疾病,其中大約80%是由遺傳缺陷引起的。然而,受到經濟條件的製約,世界上絕大部分國家還沒有展開遺傳病發病率的調查,政府方麵也缺乏針對性的政策和救助措施。醫學界對此更是重視不足,臨床上也沒有遺傳病登記製度。所以,如果以國際上通用的發病率作為罕見病的判斷標準,那麼許多國家根本無法回答哪些疾病在本國屬於罕見病。如果以世界衛生組織定義的罕見病標準計算,那麼全球應當至少有數千萬的患者,生活在封閉、不為人知的灰色地帶。
僅以中國為例,罕見病患者的數量至少是腫瘤患者人數的1.4倍,是艾滋病感染人數的30倍!可惜的是,如此龐大的罕見病患者群體在中國還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機製運行之惑,藥物研發之難,確診工作之困……多數罕見病患者及其家屬不僅正在飽受疾病的折磨,而且也正在承受著巨大的經濟及心理負擔。
這個世界真的那麼公平嗎?我們這些“常見人”真的可以安享一切嗎?難道罕見病患者及其親人真的要獨立承擔這些痛苦嗎?想要改變罕見病的困局,也許不僅需要政府部門的重視和支持,而且更需要醫學專家、病友群體、公益機構和媒體等社會大眾的共同參與和努力。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中國的罕見病患者亟待得到全社會的關注與支持。
我們不是要去關注作秀成分或許更大於慈善意義的“冰桶挑戰”,也不是隻在談論早已廣為人知的“瓷娃娃”(其實是成骨不全症)。“罕見”並非指種類少,而是患者比例小,但正因麵小,才易被忽視,畢竟每一種病症都有數以萬計的患者,而每一位患者都有不盡相同的痛苦境遇。也許對他們來說,我們的關愛和支持更重要。
“豹”,也有生存的權利和渴望,他們也有生活的激情,渴望像我們一樣享受陽光。打破牢籠,改變罕見病現狀,讓我們從了解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