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來,你可知五年前那木耳大王入主益州郡後,除了蔡龍身死之外,其他朝廷任命的官吏如今都在何處。”這一日,劉子山在虎嘯營中同蔣福來閑聊道。
聽到自家主公問到此事,蔣福來一張圓臉一下子擰巴了起來,苦著臉回答道:“主公,您有所不知,木耳大王破城那日,王郡丞、劉主簿家中便被藤甲兵血洗,兩位大人當夜便掉了腦袋。其餘眾從事也因家中較為富裕,之後幾天也先後被蠻兵抄家滅門。”
“如此說來,這益州郡的官吏竟被那木耳大王給殺了幹幹淨淨?”聽完蔣福來的回答,劉子山一臉不可置信。
“主公,您要知道那木耳大王當初本意是要將這郡城百姓盡皆屠戮,把城中財物搶奪一空後便回他那木鹿山逍遙自在的。
“不過,回主公,這益州郡的官吏倒也不是盡皆被殺,尚有幾個芝麻小吏苟且活了下來,隻不過因為丟了官職,如今生活頗為困頓,活的還不如城中普通人家,若不是福來偷偷接濟他們些吃食,恐怕也早已餓死了。”
“福來,你真乃是大善之人!”
“照你如此說來,如今這城中竟殘存著幾位官吏且與你關係匪淺,既然如此,本將想讓你將這幾位請到咱們虎嘯營中,讓他們官複原職,幫著你整理城中政務,福來認為可否?”
聽到劉子山如此說道,蔣千一臉激動的神色,躬身跪倒在劉子山麵前,哽咽道:“主公真乃當世明主,得主公如此厚愛,福來與幾位同僚今後必為主公效死力!
入主這益州郡城幾日以來,劉子山對於城中的情況略微知曉了幾分,最讓他無語的是木耳大王統治的這五年來,益州郡整個政務係統竟完全癱瘓,除了蔣福來會定期收取賦稅以外,便由著百姓自生自滅,簡直是不可思議。
劉子山接管了益州郡後,自然不想再看到治下如此混亂,因此今日才會問到蔣福來原先的益州郡官吏都到了何處,沒想到竟也差點讓那狗蠻王殺了個幹淨。
還好因為蔣福來的原因,幾個書佐小吏苟且活了下來,雖然隻是幾個小魚小蝦,但聊勝於無,不過對於如今益州郡整個崩塌的政務係統來說已是莫大的臂助。
對於益州郡未來的發展,劉子山心中已經有了初步的設想,首先便是要在整個益州郡製定這屯田之策。
說起屯田策,西漢時以軍隊戍邊屯田,常用於開拓和駐守西北邊疆。
漢文帝時,大臣晁錯就曾建議"徙民實邊"。漢武帝時,重臣趙充國建議屯田於邊防,戍衛與墾耕並顧,自敦煌西至鹽澤往往起亭,而輪台和渠犁皆有田卒數百人。
此一方法用意,既可解決路途遙遠交通不便之下自力更生,又可使兵力在守防時亦不白花人力,乃一舉兩得之構想。
但是直到東漢末年,所有屯田的構想與實施都隻限於避免從異地長途運輸糧食,解決邊境守備軍隊之需,並不作為經濟和社會製度。
而最早提出屯田製度的則是曹操麾下的棗祗,此外還有韓浩,而實行者包括任峻和曹魏時期的鄧艾等。
曹操與他奠基的曹魏政權整合軍屯與民屯,在各地設立田官專門負責屯田。屯田製逐步確立後,成為了國家政權的錢糧收入來源,同時也解決了屯田軍民本身的生計。
早在隨曹操鎮壓黃巾軍餘部時,棗祗就對亦戰亦耕、兵農合一的做法產生了極大興趣。
建安元年也就是公元196年,曹操擊敗了潁川汝南的黃巾軍,奪得了一大批耕牛、農具和勞動力。棗祗建議曹操利用這些農具,在許昌一帶開墾土地,實行屯田,以解決糧食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