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星空探秘(5)(1 / 2)

裏賓契訶夫博士在會上說:“那些城市全散布在金星表麵,如果我們能知道是誰建造它們就好了……我們絕對無法在金星上生存片刻,但一些生物卻做到了——並留下了一個偉大文化遺跡證明它。”

這位前蘇聯科學家具體介紹說:“那些城市以馬車輪的形狀建成,中間的輪軸就是大都會所在。根據我們估計,那裏有一個龐大公路網將它們所有城市連接起來,直通向它的中央。”他說:“那些城市皆是倒塌狀態,顯示出它們已建成有一段極長的日子……目前那裏沒有任何生物,所以最保守的估計,就是那裏的生物已死了很久。”

由於金星表麵的環境太壞,派宇航員到那裏實地調查根本就不可能。但裏賓契訶夫博士表示說,蘇聯將不惜代價,用無人探險飛船去看清楚那些城市麵貌。

美國發射的探測器也發回了有關金星城墟的照片。經過全麵的辨認,那2萬座城市遺跡完全是由三角錐形金字塔狀建築組成的。每座城市實際上隻是一座巨型金字塔,全部沒有門窗,估計出入口可能開設在地下。這2萬座巨型金字塔擺成一個很大的馬車輪形狀,其間的輻射狀大道連接著中央的大城市。

研究者認為,這些金字塔式的城市可晝避高溫,夜避嚴寒,再大的風暴也奈何它不得。

聯係到金星上發現的作為警告標誌的垂淚的巨型人麵建築“人麵石”,科學家們不得不把金星與火星看成是一對經曆過文明毀滅命運的“患難姊妹”。據推測,800萬年前的金星經曆過地球現今的演化階段,應該有智能生物存在。但由於金星大氣成分的變化,使二氧化碳占據了絕對優勢,從而發生了強烈的溫室效應,造成大量的水蒸發成雲氣散失,最終徹底改變了生態環境,導致生物絕跡。

倒塌的金星城市中,究竟會隱藏著怎樣的更加難以捉摸的秘密呢?這隻有等待人類未來的實地探測了,但願這一天並不遙遠。

金星大海

因金星同地球有相似的自然條件,大小、質量和密度都差不多,同時還有含水汽的大氣,所以人們推測,金星上可能有大海,如果有大海的話,就可能有生物存在。可由於在20世紀70年代,前蘇聯的“金星號”係列飛船在金星上著陸,推翻了金星上有大海的假說。盡管金星上有許多與地球相似的地貌,如平原、峽穀、高山、沙漠,可人們對金星上的大海並不死心,到了80年代,這一問題被提了出來。

重新提出這一問題的是美國科學家波拉克·詹姆斯。他認為金星上確實存在過大海,不過後來又消失了,他還分析了大海消失的原因。一種可能是太陽光將金星上的水蒸氣分解為氫和氧,氫氣因重量輕而紛紛背叛了金星。第二種可能是,在金星的早期,它的內部曾散發像一氧化碳那樣的還原氣體,由於這些氣體與水的相互作用,把水分消耗掉了。第三種可能是由於金星上大量的火山爆發,大海被熾熱的岩漿烤幹了。還有一種可能是,水源來自金星內部,後來又重新歸還原處。

美國密執安大學的科學家多納爾等人在波拉克·詹姆斯的基礎上,又提出了新的看法。他們認為,太陽的早年並不像現在這樣亮和熱,太陽每秒的輻射熱量要比現在少30%,金星的氣候也就不像現在這樣熱了。有了適宜的氣候,大海也就應運而生,生物也就有可能在大海裏繁衍生息。可後來,太陽異常地熱了起來,加上等於地球117天的緩慢運轉,經不起烈日的酷曬,金星上的大海就這樣被烤幹了。

後來又有人對金星大海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美國衣阿華大學的科學家費蘭克認為,金星根本就不曾存在過大海,金星探測器的探測表明,金星大氣是由不斷進入大氣層的彗星構造成的。1986年空間飛船對哈雷彗星的探測表明彗星核的主要成分是冰水。

看來,金星大海問題又成了一個意見不統一的未解之謎。

金星的衛星失蹤

到目前為止,人們已經發現太陽係內有67顆衛星,但人們又一致認為,水星和金星沒有衛星,不過金星曾有過衛星。

那是在1686年8月,法國著名的天文學家巴黎天文台第一任台長G.G.卡西尼宣布發現了金星衛星,並推算出這顆衛星的直徑是金星的四分之一,即1500公裏,位於地球和月亮的北側。在當時,卡西尼已經發現了9顆衛星,金星衛星的發現,也曾轟動一時。

繼卡西尼的發現之後,又有許多人就金星衛星的位置、亮數、軌道根數、距離金星半長徑、繞轉周期等問題進行觀測研究,發表了他們的觀測資料。直到1764年,還有人發表觀測金星衛星的文章。

可到後來,盡管人們的觀測技術比以前的觀測儀器都有了很大提高,卻再也沒有見到這顆金星的衛星,它神秘地失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