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星空探秘(6)(2 / 3)

“我對著雲塊凝視了幾分鍾,想辨別出它到底是什麼物質構成的。此時,我剛才被雨滴淋著的裸臂和雙手部分開始有燒灼感。它們的確被灼傷了。我感覺就像是鬆節油塗在了割破的傷口上。我趕快跑回屋子,用熱水和肥皂仔細清洗。”

這些“雨”水很像鮮血。摸上去油油乎乎的還有點兒粘。

第二天一早,愛德華·姆茨先生發現花園中的桃樹和樹下的草皮都已死掉,樹枝上掛滿的桃子都已幹癟。

下雨時在那一帶上空並沒有飛機經過,亦不像某一個化工廠能夠產生一塊在某一小片地區上空靜止不動數分鍾之久的雲彩。美國空軍曾派人就此采訪愛德華·姆茨先生,並取走了桃樹果實和草坪的樣品。他們並沒有公布研究的結果,“死雨”的實質依然是個謎。

奇妙的大冰雹

1843年8月26日,意大利帕多地區下了一場罕見的冰雹。有些冰雹呈盤狀,有1英寸厚。其中有些可在表麵上看到有若幹層平麵,有直線構成的,也有曲線構成的,有透明的,也有不透明的。若把盤狀冰雹翻過來,從45°角的位置觀察其背麵,可以看到一些四麵的水晶體,1.5英寸長,底部相互交錯,第一個頂上麵都蓋著一個四麵形的金字塔。

其他的那些冰盤子都是雙麵凸出,邊緣不規則的,可以看出是四麵水晶體形狀。另外一些是圓形和橢圓形的,由若幹層同心的透明和不透明的冰層交錯在一起而組成的。在其中心是白色不透明的核兒。這些不太規則的冰盤狀物體的直徑約1.25英寸~4英寸。

到後來,這些冰雹都變成了透明的小冰塊,中間薄,邊緣厚。邊緣部分由3~5層透明或半透明的冰組成。中間部分是一些白色的圓環繞著一個清晰的核,核心部分融化在外,形成了一個冰環。這些不尋常的冰體的直徑有1.5~3英寸。

1901年,在紐約亞曆山大灣村附近的聖勞倫斯河上一場暴雨過程中連續降了幾次冰雹。起初這些冰雹呈圓柱狀,有鉛筆杆粗細,0.375英寸長。後來冰雹變成胡桃般大,最後變成了圓盤狀,厚約2英寸,直徑有3英寸。它們很硬,落在岩石上能彈起來,摔不碎。待它們融化成隻有原來體積的一半大小時,在許多冰盤子的中心都可以看到有一隻“人的眼睛”,中央是瞳孔,周圍是眼眶,許多纖細的線條向四周呈輻射狀。

據目擊者講,在降暴雨的過程中,“整個河麵非常美麗,冰雹打在水麵上,激起數千個小噴泉,有的1英尺,有的高達6英尺。”

幹雨最近成了全世界天體物理學家特別感興趣的問題。幹雨很早就被人們發現,不過它是一種極為稀奇的現象。最近人們十分不安地發現,它出現的次數正日益頻繁。中國的森林大火也正是由幹雨造成的。幹雨也曾被稱為火雨。大約一百年前,火雨引起了草原特大火災。公元1889年非洲的薩凡納又成了火雨的戰利品。

由於所謂瀑布式傾熱,使由火雨產生的火災很難撲滅。發生這種火災時,不僅要撲滅燃燒著的物質,還要額外對付高達2000℃的雨熱。對這種雨熱來說,水隻是一種“清涼淋浴”。為此,撲救這種火災時除使用水外,還要使用特殊的矽質粉,以隔斷熱源同氧氣的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