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皇,這是兒臣特地命人做的鯽魚湯,能夠清熱解毒,滋補潤肺的功效!”
此刻李健正在向自己的父親獻寶:“還有這個冰壺,父皇拿著這個冰壺就不用擔心手出那麼多汗了!”
這些並不是李健親手做的,不管是鯽魚湯還是這個冰壺,隻能說是李健指揮別人去做的,就像現在,他也隻是袖著雙手到父皇的寢宮來,因為他貴為當今陛下的三皇子身份尊貴,要是做那些所謂的“下賤之事”,少不了禦史言官彈劾!
李漼在一旁靜靜地聽著,看向李健的目光中滿是欣慰,自己的兒子如此有孝心!
“三郎,你自小便聰慧懂事,明日你和四郎一起去弘文館讀書吧!”李漼說道,忽然又問道:“你想讓誰做你的老師呢?”
“前司空同中書門下同平章事杜審權,此人也算是秉政高手,兒臣卻是想讓他當兒臣的老師,還望父皇成全!”李健拜倒在地上說道。
令狐綯、杜審權、白敏中等人都是晚唐比較有能力的官員,隻不過大唐已經腐朽不堪,統治者不思進取,縱使幾人有張良蕭何之材,也是回天乏力!
杜審權,字殷衡,京兆杜陵人,杜元絳之子,唐初名相杜如晦六世孫。唐宣宗李忱時,入翰林院任學士,多次升任後為兵部侍郎、學士承旨。
李漼繼位,晉升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兩次遷任後為門下侍郎,出任鎮海軍節度使、同平章事。召入朝廷任尚書左仆射、襄陽郡公,人稱“小杜公”。
李漼思考了片刻,杜審權的能力是有的,為人正直也有一定的軍事指揮能力,隻是杜審權數次直言進諫,為李漼所不喜,所以李漼理政沒有多久就將他罷相了,心道有這麼個人督促著三郎卻也是個好注意,況且這是三郎自己要求的。
想通了的李漼答應了李健的請求。
弘文館,官署名,唐武德四年置修文館於門下省。九年,太宗即位,改名弘文館。聚書二十餘萬卷。
置學士,掌校正圖籍,教授生徒;遇朝有製度沿革﹑禮儀輕重時,得與參議。置校書郎,掌校理典籍,刊正錯謬。設館主一人,總領館務。
學生數十名,皆選皇族貴戚及高級京官子弟,師事學士受經史書法。唐中宗神龍元年避太子李弘名,改曰昭文館。玄宗開元七年,仍改弘文館。
夜晚大明宮內朝西南角的宣徽院中,劉行深與義子劉季述正坐在一起談論事情。
從今日的情形看,大家對三皇子是極為寵信的,連老師都聽從三皇子的意思,看來這個太子之位多半就是三皇子的了。
“父親,那我們要不要交好三皇子?”劉季述說道。
“那是自然,以後大家給三皇子的賞賜不許克扣,還有就是三皇子有任何問題都幫著解決!我們不管楊玄翼那個傻瓜!”劉行深說道。
“孩兒知曉了!”劉季述回道。
“哦!對了,明日是三皇子進入弘文館拜師讀書,一應拜師之禮明早備齊,由你親自送給三皇子去!”劉行深突然想到明天三皇子等人該入學了,生怕手下之人衝撞了三皇子,連忙囑咐道。
其實宦官之間也是有爭鬥的,內侍省有三大勢力,分別為劉行深、西門季玄、楊玄翼三個,宦官的權力與皇帝是分不開的,雖說晚唐幾個皇帝都是宦官迎立的,但是其中必須讓新帝對他們放心。
襄陽郡公府中,杜審權接到了李漼的聖旨,讓他感覺到奇怪的是三皇子竟然讓自己做師傅,而且陛下竟然同意了。
杜審權心道,“看來這個三皇子深得陛下的喜愛,而且傳聞三皇子溫文爾雅聰明睿智,且待我明日觀察一番!”
“父親,我們在朝堂之上甚是低調,今日陛下為何要讓父親為弘文館學士?”
說話的是杜審權的長子杜讓能,由於杜讓能博學多才機智過人穎悟絕人,所以許多事情杜審權也會和兒子交流商議。
“雖然說我已經是朝廷左仆射,如今鎮海軍交由錢鐐執掌,但是此人善於權謀野心極大,又為人義氣深得兵士愛戴。現在潤州城中看似平靜實則暗流湧動。如今為父尚在,鎮海軍許多部將都還聽從,一旦某不在了,鎮海軍定成朝廷一大毒害!可惜官家不聽啊!”杜審權歎息道。
其實杜審權確實是一名智者,作為亂世英雄,錢鐐就是憑借鎮海軍強大的戰鬥力,縱橫南方直到後來受後梁封為吳越王,立下唐末五代十國時的吳越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