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在JL省和龍縣龍水鄉龍海村西龍頭山發現了貞孝公主的墓葬,墓內有造型生動的彩色壁畫,第一次展現了完整的渤海人形象;隨葬品雖在早年已被盜空,但卻保留下這塊完好無缺的墓碑。碑文如下:
“皇上罷朝興慟,避寢馳懸。喪事之儀。命官備矣。挽郎嗚咽,遵仟佰而盤恒;轅馬悲鳴,顧郊野而低昂。喻以鄂長,榮越崇淩。方之平陽,恩加立厝。荒山之曲,鬆檟森以鹹行;古河之翳,泉堂?而永。惜千金於一別,留尺石於萬齡,乃勒銘曰:
不顯烈祖,功等一匡,明賞慎罰,奄有皿方;愛及君父,壽孝無疆,對越三五,囊括戊康。
惟主之生,幼而洵美,聰慧非常,博聞高視;北禁羽儀,如玉之顏,瞬華可比。漢上之靈,高堂之精,婉孌之態,閫訓茲成;……”
作者譯文:獲悉貞孝公主與世長辭,大唐皇帝十分悲痛,停止朝會,自身隨意而寢,在葬禮期間,並禁止一切娛樂活動。在送葬的路上,執佛引導著靈車,送葬的人們嗚咽地唱著淒慘的哀歌,就連駕車轅馬望著空曠的原野不時發出陣陣哀鳴。像漢鄂邑長公主去世那樣,哀榮超越崇山峻嶺,又如平陽公主榮恩加於葬禮。在崎嶇的山梁上,成行的鬆樹、賈樹之中是深深安葬貞孝公主墓穴。為惋惜、懷念公主離別,遂刻墓銘誌流芳百世。
同時,還將銘記為海東盛世----渤海國,建立豐功偉績貞孝公主曾祖父、祖父,他們稱雄四方、明賞慎罰。起功德可與雄霸諸侯、一統天下齊桓公相媲美。至於君父,功績堪比三皇五帝,與周成王、周康王不相上下。願妳在天之靈保佑君父萬壽無疆。
她的一生,少年時顯現出美麗、漂亮、英姿颯爽。成年後更是舉止非凡、見聞識廣、聰慧異常、冰肌玉潔、閉月羞花。
貞孝公主身上還體現出高尚品德和清白操行執著追求……。
我們的故事就是從這塊墓碑碑文開始……。
在隋唐時期,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得到進一步的鞏固和發展。北方的突厥、回紇、靺鞨,西南的吐蕃、南詔等先後建立政權,開發了祖國邊疆地區;粟末靺鞨受中原封建文化影響較大。7世紀末,粟末部首領大祚榮建立政權。開元初,唐玄宗封大祚榮為渤海郡王,統轄忽汗州,加授忽汗州都督。從此,粟末靺鞨以渤海為號。渤海也正式劃入唐朝版圖。
渤海仿照唐朝實行州縣製。農業采用中原先進技術,水稻產量高,質量好。手工業以紡織為主,向唐進貢的“魚牙綢”“朝霞綢”,相當精美。渤海與唐朝貿易頻繁,唐在登州設渤海館,專門接待渤海使者和商人。
渤海人的聰明智慧和勤勞勇敢,繁育了發達的民族經濟和燦爛的渤海文化,促進了東北邊陲的進一步開發,豐富了中國大統一的曆史涵量。創造了“海東盛國”的輝煌。